专家:预计2025年贷款利率仍将下调

   日期:2025-09-22    作者:fnut6 移动:http://nu1ol.zybear.com/mobile/quote/976.html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未来将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图片

本报记者索寒雪/摄影

2025年贷款利率走势和信贷投向成为市场关注重点。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5年可降准0.5—1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非对称下降25—40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增强有效性。

在信贷总量和投向上,分析人士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新增21万亿元,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金融成为信贷投放的重要领域。

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回顾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贷款利率稳步下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三个方面。

从贷款利率来看,2024年我国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约为3.43%,同比下降约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约0.88个百分点。

宣昌能指出,未来将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董希淼分析,总体来看,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朝着三个方向持续发力,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一是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超常规地进行预调,让政策调整走在市场曲线之前,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彰显前瞻性。二是继续实施降准降息。2025年可降准0.5—1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50个基点,引导LPR非对称下降25—40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增强有效性。三是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金融等支持,体现针对性。

预计,202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有一次 20 个基点的降息,全年降息40个基点。

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在总量上,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认为,2025年,央行将加快流动性投放,较大幅度下调政策利率,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房地产市场加快企稳,带动房贷、开发贷等增量上升。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新增21万亿元,余额增速回升至8.2%;全年社融增量36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8.8%。需求恢复带动货币创造乘数上升,加之央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预计M2同比增速预计回升至8.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滑至1.53%,处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指出,贷款利率下调也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息差压力。

董希淼表示,如果LPR下降速度过快,银行息差缩窄压力过大,不利于银行保持自身发展的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进而可能影响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我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力度加大、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重组加快的背景下,保持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健至关重要。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要统筹兼顾,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在稳增长、促消费、防风险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切不可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因此,建议2025年LPR降幅保持在合理范围,并与政策利率实行非对称下降,即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下降幅度。同时,银行应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采取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隐性费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各类成本。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