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解散了就是结果?全跑了就是结果?最后我来赔钱就是结果?”8月2日晚,赵露思在微博发文控诉银河酷娱,言辞激烈,直指公司单方面解散剧组并将巨额赔偿转嫁给她。次日,银河酷娱发布声明,称“积极协调各项事务”,但未正面回应赔偿争议。这场纠纷迅速登上热搜,也让“剧组解散谁该赔钱”成为焦点。
有律师表示,剧组因艺人突发状况(如疾病、意外)解散时,损失分担通常取决于合同条款。若《演员聘用合同》明确约定了责任划分,则按合同执行;若未约定,则需双方协商,遵循公平原则。
但赵露思案的特殊性在于:艺人主张公司未经协商直接解散剧组,并擅自划走其工作室账户205万元用于赔偿。律师指出,若经纪公司未经艺人同意强制划款,可能涉及程序违规;但若能证明按合同比例赔偿合法,则划款行为可能有效。
争议的另一核心是:艺人突发疾病(如重度抑郁、焦虑)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法律上需医学鉴定结合合同条款判断——若证明疾病由工作压榨导致(如高强度拍摄诱发),艺人可主张工伤赔偿,公司需担责;若无法证明工作直接导致病情,艺人可能需承担部分违约成本。
赵露思方称,原本计划康复后复拍,但公司未协商便解散剧组,存在“健康漠视”和“财务侵权”;而银河酷娱则强调“按合同比例赔偿合法”,暗示艺人停工已构成事实违约。
业内人士估算,像《恋人》这类项目解散,直接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万元,包括:场地租赁违约赔偿、设备折旧、前期制作成本沉没、工作人员薪资、群演费用拖欠。
责任划分需看具体过错:若艺人因病无法履约且无主观过错(如医嘱证明必须停工),责任较轻;若公司未积极协调复工(如拒绝补拍方案),则需承担更大责任。
律师特别强调,无论最终责任在谁,场务、群演等基层工作人员的薪酬必须优先保障,避免“大佬打架,小工遭殃”。
赵露思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也有艺人因伤病、舆论风波导致项目搁浅,最终承担高额赔偿。但业内普遍认为,若公司未尽到合理协调义务,单纯让艺人“买单”并不公平。
这场纠纷背后,折射出影视行业合同规范的不完善——许多新人或流量演员签约时话语权弱,条款可能倾向资方;而一旦出事,明星往往成为舆论焦点,甚至被迫“自掏腰包”平息风波。
目前,双方尚未公布合同细节,最终责任认定可能走向法律程序。但这场风波无疑给行业敲响警钟——在追逐流量与效率的同时,是否也该把“公平履约”写进合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