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谁还在靠“骂游戏”发财

   日期:2025-08-03     作者:tis82       评论:0    移动:http://article.zybear.com/news/2696.html
核心提示:二十几年前,公众面对新生事物了解不足,杨永信一度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央视“社会与法”栏目里。2008年,《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
二十几年前,公众面对新生事物了解不足,杨永信一度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央视“社会与法”栏目里。2008年,《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重点抨击《魔兽世界》,激起了第一轮对“网瘾”的社会探讨。
节目播出前一年,杨永信还曾因“在治疗青少年网瘾上的杰出成就”当选山东省“首届未成年人保护十大杰出公民”;节目播出后一年,媒体的报道与揭露开始普遍转向负面,卫生部叫停了他的“电击疗法”。
尽管其宣称有九成“治愈率”的本质,就是“摧毁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产生恐惧感,然后暂时屈服”,那时面对游戏、面对所谓网瘾,大批家长真相信是孩子病了,有把孩子送去治疗的母亲会呼喊:“加大剂量,电死他!”也有父亲会问记者:“现在小孩又和以前一样每天上网,打游戏,你们知不知道哪里有比较好的治网瘾的地方?”
十几年前,豫章书院成立,号称是要用国学启发新一代的孩子们,其招收对象不只是网瘾和沉迷游戏了,有厌学、早恋、叛逆、抑郁等问题的未成年人都能被送进去。
直到2017年,豫章书院的真实行径在全网曝光,扒衣服、打戒尺、混着烂抹布的餐食、关在布满蟑螂老鼠的小黑屋、性侵等等以管教为名,却与战时集中营无异的恶行令人触目惊心。
图片
如今,杨永信已经成为一枚恶魔符号,国产游戏《飞越13号房》直接取材自该事件,加拿大游戏《黎明杀机》中的“杀手”阵营,也有一名擅长电击的医生角色,由制作组在国内某论坛上发起网友投票后创造。
不过,豫章书院的变体并没有完全消失,换上“特训中心”、“素质拓展营”之类名号的类似机构还存在于全国各地的阴暗角落里。2024年,广西还有教官反复将孩子的脑袋按进水里的视频传出,河南还有孩子被教官体罚致昏迷后去世的事件登上新闻……
其实都不用提新一代家庭教育讲师们开发出的新业态,从杨永信的“专门治网瘾”到豫章书院的“包括戒网瘾”都能看出,游戏从来就是个幌子,真正市场广阔的,也不是骂游戏、反游戏,而是青少年教育。
只不过,过去二十几年,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确实一直被和游戏绑定在一起。那除了发生在阴暗处的违法勾当,直接在阳光下进行的举措没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围绕青少年沉迷游戏的难题,中国有着全球罕有的政府部门、游戏厂商、未成年人、孩子家长共同参与的、漫长的拉锯史。
2000年,《光明日报》发过一篇《别让游戏机害了一代人》的文章,一个月后派记者前往武汉的游戏机室暗访,又发出名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报道。武汉市政府当天即成立工作小组,表态暗访文章写得很有分量,对电脑游戏的定位准确,“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认识。”
尽管以今天的眼光看,彼时的文章错漏百出,但这基本给纸媒年代游戏的社会处境定下了不可抗的基调,像《电子游戏软件》等杂志的反驳发声掀不起舆论浪花。
2002年的“蓝极速网吧未成年人纵火案”更是把抵制游戏的音量抬至最高,国务院随后出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便是“未满18岁不得进网吧”的最早来源。
此后还有一系列的相关条例颁布、游戏类的电视节目关停等等,2005年遵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盛大、金山等7家头部公司开始试运行初代“防沉迷系统”,2007年,防沉迷系统被推广至所有运营中的游戏。
当然,早期的防沉迷系统并不完善,厂商们各自独立,孩子完全可以玩3小时《梦幻西游》再换《冒险岛》,系统也无法真正识别用户是不是未成年人,于是“在网吧找老板借身份证”、“身份证随机生成器”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特殊记忆。
但随着全网实名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彻底推行,以及以腾讯、网易为首的大厂也开始引入AI、人脸识别、家长远程监管等新技术,防沉迷系统在限制未成年人的游玩时长和充值金额上愈发有效。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再次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把众多规定再细化的同时,也将手游全部纳入了监管范围。
图片
有建议继续优化防沉迷规则的政协委员曾在两会上表示,“我国防沉迷要求之全面、严格、细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此言不虚,游戏产业领先的美日两国有运行多年的分级制度,曾在世纪初以一批网游占据我国市场的韩国,在防沉迷问题上堪称反复横跳:2011年韩国颁布严格的“灰姑娘法”,次年一场电竞比赛直播中,一位选手因未成年还突然被系统踢下线,但在2022年,韩国又全盘废除了防沉迷制度。
国内最近一次在防沉迷问题上的大动作,是2021年6月施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游戏方面的要求总结起来还是三项:限玩,限充,宵禁。同年9月,主管部门再次发文,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的20点到21点,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2022年11月,作为对新规的回应,游工委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首次宣称——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