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海尔没政治背景,是政府非常支持
网易新闻: 大家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有点“国进民退”的意味,海尔这样有一定政府背景的企业,大家总觉得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会占有一定优势。
卢铿:我首先纠正一下,海尔是一个政府非常支持的民企,它不是国有企业,准确来说它也不是“有政治背景”,而是政府非常支持的。 因为它是品牌价值最高的一个民族企业,影响非常好、非常大的企业。
我们其实也在关注政府的民生保障政策,除了我们正在做的限价房,今后有合适机会我们也会去做保障房,尽管它比较困难,但我相信政府在下一步的保障房方面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因为他如果不维持开发商适量的利润,这些政策是推不动的。
网易新闻: 在现有形势下,银行肯定会比较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您刚才说海尔属于政府比较支持、品牌影响力特别好的企业,海尔在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有优势吗?
卢铿:我相信会比很多企业条件好得多,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它是一个著名的民族品牌企业,第二它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第三是海尔集团本身有一个金融系统。
网易新闻: 现在行业内也有很多开发商在撤退,对(这类开发商的)数量有没有大概估计呢?
卢铿: 这是一个趋势,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很多年前我们就提到,没有控制开发商的数量和素质,这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不需要6万家开发商。我们 假设现在有开发资质的开发商有6万家,那么有开发行为的开发商其实远远不到这个数字。实际现在已经淘汰了相当数量的开发商,我相信在金融危机中还有人会选择退出,会选择被并购或者并购别人。
行业洗牌会发生,但发生的时间会比较长,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复杂的,牵涉面太广,并购者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有没有这个精力?或者有没有融资能力?这是一个问号。并购者对被并购者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把一个公司吃透、敢于去承担并购以后的风险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需要下决心的,这个决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下的。
还有就是并购之后是否能够成功运作它。 我相信房地产行业的洗牌会发生,大洗牌也会发生,但它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
网易新闻: 您的观察,这次危机中受灾比较严重的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卢铿: 都有。大型企业的问题是因为它大,所以它在那段疯狂岁月中拿到了许多疯狂(高价)的土地,这些给它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些民营企业比较多,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是缺乏优势的, 房地产又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民营企业也许在某些方面有优势,比较灵活、机制比较好,还有就是比较容易通过一些擦边球或者非正常手段取得资源,但在融资能力上它一定不如国有企业和大的民营品牌企业,所以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