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谱发布开源融合大模型GLM-4.5,性能媲美全球最强旗舰模型
据AIbase网7月29日消息,中国智谱发布新一代开源融合大模型GLM-4.5。该模型是首个实现推理、编码和代理能力原生融合的模型,具备极高性价比与生成速度,支持全栈Agent开发、网页创作、PPT生成等多功能,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包括总参数量为3550亿的GLM-4.5和总参数量为1060亿的GLM-4.5-Air两个版本。其中,GLM-4.5的参数量仅为DeepSeek-R1的一半,Kimi-K2的三分之一,但在多个标准基准测试中表现更佳。根据测评结果,GLM-4.5展现了国产模型中最优的性能,在MMLU Pro、AIME24、MATH500、SciCode等12个最具代表性的基准数据集的综合评测中,GLM-4.5取得了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开源模型第一的优异成绩。
中国清华大学开发出基于聚碲氧烷的新型光刻胶,为下一代EUV光刻胶奠定基础框架
据清华大学官网7月28日消息,中国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聚碲氧烷的新型光刻胶。研究团队将具有高吸收性的碲元素通过较弱的碲-氧(Te-O)键紧密整合到分子级均相聚合物体系中,借助主链断裂机制实现优异的正性光刻性能,满足了具有均质化系统、高极紫外光吸收率、高效利用吸收的极紫外能量,以及超小型结构单元四大要素。根据这一更加理想的光刻胶配方,研究团队已在13.1mJ/cm²的剂量下,实现了18nm的线宽和1.97nm的低线边缘粗糙度。总体上,该研究提供了一种融合高吸收元素碲、主链断裂机制与材料均一性的光刻胶设计路径,为构建下一代EUV光刻胶提供了清晰而可行的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美国Memories AI推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视觉记忆模型,或将成为发展的重要节点
据AIbase网7月29日消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Memories AI推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视觉记忆模型(LVMM)。该模型是业内首个能够持续捕获、存储和回忆视觉信息的AI架构。与现有AI系统不同,传统模型通常只能处理15-60分钟的短时视频片段,在长时间视频分析中会丢失上下文,而LVMM通过模拟人类记忆机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处理长达数百万小时的视频数据,构建持久、可搜索的视觉记忆库。目前,LVMM在物理安全、媒体与营销、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Memories AI也已获得8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有望重新定义AI的可能性。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利用AI工具加速核能开发
据MeriTalk网7月28日消息,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达成合作。该合作将借助AWS的先进功能与云基础设施,为核能项目开发人工智能工具,满足AI数据中心的能耗需求。INL目前正在开发一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核设施设计、许可、建造和运营成本与时间的技术,这些技术工具最终可用于确保核反应堆安全可靠的自主运行,并加速新型先进反应堆的部署。AWS通过Amazon Bedrock提供的先进计算能力和AI基础模型,将助力INL进一步开发相关功能。INL主任约翰·瓦格纳表示,与AWS的合作是在将先进AI技术融入核能研发计划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借助AWS先进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加速美国核能部署。
日英联合团队在单量子比特操作中实现史上最低错误率,有望推动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据量科网7月28日消息,日本大阪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单量子比特控制的精度方面创下新纪录。研究团队利用被射频电场捕获具有长寿命量子态的⁴³Ca⁺离子和微波控制技术,成功将单量子比特的错误率降低至0.000015%,即约670万次操作中仅出现一次错误,这是有史以来最低的错误率。该成果有望推动离子俘获型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