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年·看广州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还有不到100天即将开幕,广州正以“办赛营城、开门迎客”的姿态,把一场体育盛会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从精准的市场开发,到“吃住行迎陪送”全流程温情服务,再到“三地一家、湾区同城”深度联动,这座千年商都正用体育的纽带,串联起经济脉动、城市温度与湾区情怀,书写“以赛兴城”新篇章。
▌精准开发:让全运机遇转化为城市发展势能
广州赛区把握“以赛事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机遇,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原则,深入践行“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坚持“以赛兴产、以产兴城”,着力构建“赛会搭台、经济唱戏、民生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企业发动、赞助合作、特许经营、票务推广、公益捐赠、品牌塑造等关键领域持续深耕,以高水平的市场开发赋能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总体目标。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白云机场抵离服务团队在U16女足赛期间全程护航参赛队伍抵离行程。
为深度释放“全运机遇”,广州构建起“市区联动、全域覆盖”的路演矩阵,足迹遍布全市11区,系列“全运故事会”与企业家座谈会搭起政企沟通的“直通车”,让赛会价值精准触达市场主体。这场“全运邀约”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累计700余家企业参与互动,逾百家重点企业建立深度对接机制,27家极具潜力的意向企业被分批推荐至省执委会,其中8家已成功签约,覆盖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等多个层级。更具创新性的“城市合伙人”计划,打破了传统赞助模式的边界,吸引172家海内外企业加入城市共建,首批15家已完成签约,从基础设施完善到文化IP打造,共同为广州注入全运活力。
商业价值之外,全运的“民生温度”同样触手可及。广州赛区联合爱心企业推出的7个公益项目,从全心“手”护助残服务到体育场馆惠民健身跑道捐赠,累计捐赠价值约2700万元,让赛事红利直抵民生末梢。“办赛为民、办赛惠民、办赛靠民”的理念,更通过票务服务落地生根——广州赛区女子U16足球赛及排球测试赛期间,10万余张免费门票“飞”向市民手中,街坊邻里提前在赛场呐喊中,触摸“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滚烫脉搏。
特许经营则成为展现广州魅力的“移动窗口”。广州率先落地全国首家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展示店、旗舰店,如今121家特许零售店已扎根全市核心商圈、地标建筑、文旅景区及交通枢纽。赛会徽章、毛绒公仔承载着全运记忆,醒狮盲盒、广彩瓷器诉说着岭南文脉,陈皮茶饮散发着地道粤味,琳琅满目的商品里,藏着广州的“精气神”。由本土老字号打造的十五运文创雪糕即将上市的消息,更让市民期待:“拿着雪糕逛羊城,打卡全运,想想就很有仪式感。”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
▌温情服务:“吃住行迎陪送”全流程服务
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官员们齐聚广州,接待服务将会是十五运会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接待服务绝非简单的“吃住”保障,而是展现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广州赛区围绕“吃、住、行、迎、陪、送”全流程服务主线,统筹多方资源、细化实施方案,力求让每一位来宾得到温暖、温情、温馨的服务,感受到广式服务的细致、精致和极致。
住宿安排打破“运动员村”的传统模式,针对赛事参与人员多、范围广的特点,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原则,在比赛场馆周边打造“小运动员村”。这种“场馆邻里”模式,既保障了参赛人员的通勤效率,又让他们在入住期间能沉浸式感受广州的市井气息——推开窗可能是老骑楼的斑驳砖墙,走出门能遇见地道的粤式早茶铺,让赛事之余的时光也充满城市风情。
“食在广州”的美誉,在全运餐桌上得到生动诠释。接待部以“科学营养”与“地域特色”为双核心构筑菜谱:U16女足赛期间,累计接近2万人次的供餐中,每餐超60种菜品涵盖高蛋白主食、应季鲜果,精准匹配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从高蛋白主食到应季鲜果,在精准匹配运动员营养需求之余,接待部在场馆茶歇服务中特别推出8款岭南非遗点心,让来宾吃得安心、暖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味蕾深刻地感受广州独特的美食文化底蕴。
为让宾客更舒心安心抵穗,接待部更在广州白云机场、铁路广州南站、东站和白云站设置抵离服务站,组建抵离服务综合协调团队,创新推出“无缝衔接”迎送服务模式。目前,接待部已经完成了1场正式赛、7场测试赛的抵离接待保障任务,从来宾抵达广州时的贴心引导,到离开时的暖心送别,每个环节都想尽办法做到最好,希望让每一位来宾都能真切感受到广州的热情,还有这座城市的风度。
广州美食受到运动员追捧。
▌湾区同心:“三地一家”形成多维度交流格局
广州赛区围绕“三地一家、湾区同城”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格局。
市执委会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启动统一战线服务十五运会“六大行动”,聚焦主题宣传、人文交流、建言献策等六大领域,带动港澳台侨人士深度参与全运。举办各类港澳人士“走进全运”主题活动,包括组织70余名港澳社团负责人走进赛事场馆、港澳社区及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同心杯”穗港澳台羽毛球邀请赛等6场群众体育活动,吸引60余支队伍参赛,强化三地民众情感联结。
以U16女足为契机,开展穗港两个赛区办赛经验互学互鉴活动,以测试赛为契机,迎接香港、澳门男排队伍来穗参赛,推动穗港、穗澳在赛事组织、场馆运行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举办穗港澳匹克球联谊赛等10场文体交流活动,以体育为纽带促进三地协同。
策划“海外华文媒体看十五运”专题采访,吸引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华文媒体参与,《欧洲时报》《星岛日报》等广泛传播全运动态;开展国际推介活动,通过世界大都市协会等平台宣传“老场馆、新活力”,发布14集“全球看全运”系列视频,在巴黎、温哥华等10余座国际城市推广全运与广州城市形象;接待4个访穗外宾团,借助国际友人扩大赛事影响力。
作为联办地,广州通过赛事搭建港澳与内地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平台,进一步密切三地在体育、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湾区同城”从理念转化为实践。赛事实现港澳元素深度融入,筹办过程中充分发动港澳人士参与,积极联动港澳广泛宣传,为港澳人士提供参与国家重大赛事的机会。
▌消防:整改隐患 筑牢屏障
“战斗吧,战斗吧,火焰蓝,为祖国的号令和召唤……”200余名指战员组成的3个方阵歌声嘹亮,气势如虹。这是8月1日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消防安保百日攻坚誓师大会上的一幕。
广州消防组建专业安保团队,对30个涉赛场馆、23家接待酒店实施全方位服务保障。
作为赛事核心承办城市,广州将承担开幕式及多项重要赛事保障任务。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消防已经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安保防控体系。其中,在点上布控方面,按照“一场所一团队一预案”的标准,抽调415名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安保团队,对30个涉赛场馆、23家接待酒店实施全方位服务保障,重点强化核心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在线上防控方面,针对重要活动路线、火炬传递沿线,广州消防摸排不放心场所、高风险区域,谋划部署前置执勤力量,开展多轮全要素实战演练,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在面上整治方面,深入开展“保安全迎全运”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单位41.6万家,整改隐患25.8万处,切实筑牢社会面火灾防控基础。
广州消防将着力抓好队伍管理、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等关键环节,通过强化监督、深化整治、完善机制等措施,确保队伍稳定和社会面火灾形势平稳,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筑牢消防安全屏障。
▌交通:数字赋能 圈层管控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公安局获悉,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举办越来越近,广州交警近期重点围绕十五运会开幕式安保工作要求,推进交通安保攻坚,形成系列方案体系,稳步落实赛时核心场馆“一馆一策”、开幕式专项工作等精细化交通安全管理。
针对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开幕式主会场,广州交警精心部署开幕式专项交通安保,多次会同相关部门到现场踏勘,反复研究论证,不断细化优化停车场地安排、交通流线设计、远端集结点转运等工作。
广州交警运用科技系统赋能大型活动交通指挥调度。
“我们采取‘远端诱导、中端分流、近端管控’策略,采取赛事三级管控措施。”广州交警介绍,具体而言,即结合各个场馆、住地、交通枢纽实际情况,由内到外划分3个管控圈层(核心区、管控区、外围疏导区),落实“3+4+N”(即3个圈层、4类岗位、N组羊城特骑巡控)部署;针对赛事制定“总方案+专项方案+应急预案”三级方案体系,细化各项交通保障措施。
广州交警提前规划运动员、技术官员等赛事人员行车路线和备用路线,对赛事车辆落实“五定”管理,提升保障效能,在赛事车辆通行时段智能调控沿线路口信号灯,通过“绿波带+带路车”优化交通疏导模式,减少对社会车辆的影响。
与此同时,交警部门将在沿线重要路口设置“1+3+N”应急响应单元(1个快速反应小组+3辆警用摩托车+多辆拯救车),确保及时快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为全运会提供绿色保畅服务。
广州交警还研发数字交通指挥应用系统,通过“全运视频AR”“全运安保路线”“全运交通态势”3个板块,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视频实景地图、数据整合、实时监控和仿真预演等,实现赛事路线保障任务的全流程管理、动态跟踪与风险提前感知;推进比赛场馆、住地、专用车道沿线交通监控摸排和补点建设工作,扫除系统盲区。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州已完成中心五区399条主次干道整治工作,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问题1491个,优化提升各类交通标志牌1705块,翻新标线17.9万平方米,完善路口隔离设施69个,完成交通组织微循环和交通设施微改造31个。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敏 张丹羊通讯员 林佳晴 方楚逢 陈玉敏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 公新文 消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