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独山胭脂山景区:
让“黑色秘境”永续绽放
随着旅游旺季来临,茫崖市冷湖镇的黑独山胭脂山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这片因独特黑色雅丹地貌走红网络的“网红景区”,正经历着从“野生景点”到规范化旅游景区的蜕变,在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方为地质地貌脆弱保护区,禁止进入,违者将受到处罚并列入黑名单。”进入黑独山胭脂山景区,随处可以听到广播循环播放的提示音,这一举措是景区为加强生态保护、守护独特地质资源推出的管理措施。
黑独山以独特的黑褐色山体、罕见的荒漠地貌成为近年来备受游客青睐的打卡地,但同时,黑独山地质结构脆弱,表层土壤和岩石易受人为破坏,一旦受损难以自然恢复。为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景区划分游览区、缓冲区、禁游区进行管理,不仅通过广播全天候提醒游客,还在保护区周边增设了物理隔离设施和警示标识,并配备巡逻人员加强现场管控。同时,对于违反规定擅自进入禁游区的行为进行视频取证,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对于多次违规的游客,将列入景区黑名单,禁止再次进入。通过严格管理,引导游客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守护这片“黑色秘境”。
来自西宁的游客包永红说:“前几年我在网上看见过,特别美,像一幅水墨画一样。开放以后,我们也是第一次来,我觉得它能展现出大美青海独特的风光。”
目前,景区已规划出多条安全游览路线,既满足游客欣赏黑独山风光的需求,又能有效避开生态脆弱区域。
游客谢心怡说:“我来自陕西西安,今天来这里旅游,感觉黑独山非常美,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景区将继续优化游览体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守好禁游区红线,让严格保护与友好开发形成良性循环,让黑独山的独特风光既能“惊艳当下”,也能“留存未来”。
乌素特水上雅丹:
旅游与生态养殖共生的高原奇迹
盛夏时节,大柴旦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迎来了旅游旺季,成群的水鸟在湛蓝的湖面上翱翔,独特的雅丹地貌倒映在微波粼粼的湖水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此同时,这片水域还孕育着另一项产业奇迹——高原冷水蟹养殖,旅游与生态养殖正呈现出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开辟了新路径。
乌素特水上雅丹由雅丹地貌和鸭湖湖面构成,位于中国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南八仙雅丹群之中。这里的雅丹造型千姿百态,因风蚀与水蚀的双重作用,呈现出拱门、列阵等独特形态,被地质学家誉为“天然地貌博物馆”。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我州对水上雅丹进行旅游开发。景区打造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已建成一路两地七区,特色化设计景区游览站点“望海台站 ”“蓬莱仙岛站 ”“西海舰队站 ”“黄金沙滩站”等,还建设了颇具规模的酒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水上雅丹景区总经理秦晓东说:“自开园运营以来,随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青海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升温,景区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持续提高,业态内容不断增加。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游客接待量达46万人。我们还延伸了旅游环线线路,丰富了旅游环线内容,金色名片和新的品牌正在形成,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
来自成都的游客秦女士惊叹道:“当我坐着车从荒漠看到水上雅丹的那一刻,语言已经匮乏了,我无法形容这份上天赐予的美景,因为它就像是漫天黄色之中出现了一抹蓝,让我眼前一亮,给我带来很不一样的体验。”
同时,水上雅丹的生态养殖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由于湖水微咸偏碱性,渔业资源丰富,当地利用盐碱水这一特性,发展盐碱水渔业养殖。自2013年州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养殖冷水蟹,并投放了对水质净化能力比较强的池沼公鱼、鲫鱼等鱼种。青海可鲁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辉表示,近几年公司筹措了500余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螃蟹、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等的养殖,预计今年鱼类产量可以达到500吨,螃蟹产量达到500吨以上。通过青洽会,今年公司和柴旦投资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鱼种,扩大生产规模,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拧成一股绳。这里养殖的螃蟹肉质细嫩紧实、蟹黄饱满、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味道鲜美,主要销往上海、广州、天津、北京等十几个城市,慕名前来购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以前从网上买过青海蟹,味道很不错。这次放假就带着孩子一起来青海旅游,正好来鸭湖玩,风景确实很好,顺便买一点螃蟹回去。”游客李亚说。
乌素特水上雅丹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也保护了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红利的不断释放,这片具有深厚底蕴的雅丹奇观,有望在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持续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