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变“红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日期:2025-03-16     作者:3d5pf       评论:0    移动:http://nu1ol.zybear.com/mobile/news/315.html
核心提示:乔姝刚开春儿,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就带着一张专利技术需求征集单,叩响了企业大门。 “老朋友来了!”在山

乔姝

刚开春儿,山东潍坊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就带着一张专利技术需求征集单,叩响了企业大门。

“老朋友来了!”在山东光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经过一番交流“把脉”,企业需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盘点系统”,精准匹配高校资源。

专利转化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公司专利产品占销售收入的75%,产学研合作占三分之一。”光大技术负责人蒋积良介绍,公司与高校合作的减震器产品已能替代进口,4月将小批量供货,并计划申报专利。

借助国家级平台,潍坊经济开发区搭建高校与企业创新桥梁,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目前,已征集企业需求17项,指导、富源工控等企业从中国药科大学、鲁东大学等受让多件专利。

图片

潍坊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服务指导。王萌 摄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专利转化的核心力量,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近三年来,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生物)成功获得46项发明专利授权,依托这些专利研发推出20余款创新产品。其中,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凭借卓越性能,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这些技术成果的转化,不仅为公司创造效益,更在业界树立了品牌形象。”康华生物董事长杨致亭表示。依托自主研发、原始创新,康华生物知识产权保护覆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2023年,康华生物上榜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名单。有了专利技术加持,大大小小的订单接踵而至。

企业专利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升级,政府不仅“搭桥铺路”,还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授权的发明专利、成功注册的商标都有资金补贴,医疗器械注册及再注册费用、第三类医疗器械及产品产业化等都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极大减轻了公司成本压力。”康华生物经理范文翠算了一笔账,公司累计获得各类政策奖补资金150余万元。

为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潍坊经济开发区打出“组合拳”:定期组织专业知识产权培训、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并推动企业进行专利预审备案,将发明专利授权时间从2到3年压缩至最快3个月。知识产权不再是文件柜里的“纸面财富”,化身为企业腾飞的“隐形翅膀”。

图片

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指导。王萌 摄

一年前,潍坊恒诚祥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扩产新上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急需短时间内注入资金支持。“投资大,抵押物不充足,我们很难再获得新增银行贷款。”资金不足困扰着总经理陈百东,他没想到的是,在潍坊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牵线搭桥下,2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换来了银行730万元贷款授信,并可享受质押贴息26.6万元。

创新成果“落地生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获得“金融活水”支持的可靠路径。2021年以来,潍坊经济开发区通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信息征集工作,召开银企对接会,上门服务,累计帮助46家次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4亿元,申请贴息38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不断加码,为企业创新按下“加速键”。2019年至今,潍坊经济开发区发明年均专利授权量逐年增加,年均增幅50%以上。截至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39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99件;商标注册总量4236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1件;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梯次培育企业8家,贯标企业18家。

“服务精准、制度创新、生态构建,是我们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三大法宝。”潍坊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总结道。全区以“管家式”服务解决企业专利转化中的技术、法律、商业难题,赋予专利金融属性实现“知产”变“资产”,推动形成“专利转化—收益反哺研发—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