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健康】慢性病科普与预防指南,守护健康,从了解开始!

   日期:2025-08-06     作者:2dmdr       评论:0    移动:http://nu1ol.zybear.com/mobile/news/235.html
核心提示:慢性病!如、、心脏病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威胁。它们往往悄然而至,初期症状隐匿,却在长期积累后带来严重危害。据统

慢性病!如、心脏病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威胁。它们往往悄然而至,初期症状隐匿,却在长期积累后带来严重危害。据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3亿,且发病率仍在上升。但大多数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认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早期干预。  


本指南将带您了解常见慢性病的成因、症状及科学预防方法,帮助您和您的家人远离疾病困扰,拥抱更健康、更有质量的生活。“预防胜于治疗,行动贵在当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一、心血管疾病


1. 高血压

介绍:血压持续高于140/90 mmHg,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科普:

全球约13亿人患有高血压

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7.9%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5g)

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3.9)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定期监测血压(每年至少1-2次)


2.

介绍:冠状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科普:

中国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上升

典型症状为胸痛(心绞痛)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

预防措施: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地中海饮食(多蔬果、全谷物、橄榄油)

避免久坐,保持规律运动

管理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二、代谢性疾病


1.

介绍: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科普:

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4亿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神经、肾脏等

预防措施:

控制体重(尤其减少腹部脂肪)

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

40岁以上每年检测空腹血糖


2. 高脂血症

介绍: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

科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率达40.4%

无明显症状,需血液检测发现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减少饱和脂肪(动物油、肥肉)和反式脂肪摄入

增加ω-3脂肪酸(深海鱼、坚果)摄入

保持规律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


 三、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介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科普:

全球约3.84亿患者,中国约1亿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

 90%病例与吸烟相关

预防措施:

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加强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


四、癌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癌症预防

科普: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约457万例

1/3癌症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预防

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预防措施:

戒烟(预防肺癌等30%癌症)

限酒(每日≤25g酒精)

增加蔬果和膳食纤维摄入

定期筛查(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

接种HPV疫苗和乙肝疫苗

避免过度日晒(预防皮肤癌)


慢性病管理通用原则

1. 健康饮食:多样化、均衡、适量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

4. 心理平衡:管理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5.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6. 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7. 自我监测:学会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除了以上常见病外,阿尔茨海默病也属于慢性病,主要以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预防方法为保持大脑活跃(阅读、学习新技能),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保持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80%的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及40%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健康计划吧!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