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红茶“淹没”的国度

   日期:2025-08-08     作者:f709n       评论:0    移动:http://nu1ol.zybear.com/mobile/news/1130.html
核心提示:作者简介刘卫国  自2002年起曾分别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驻土耳其大使馆以及驻卡拉奇总领事馆、驻棉兰总领事馆和驻伊兹密尔

作者简介

图片


刘卫国  自2002年起曾分别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驻土耳其大使馆以及驻卡拉奇总领事馆、驻棉兰总领事馆和驻伊兹密尔总领事馆工作,先后担任一等秘书、商务领事和经商机构负责人,并分别为驻棉兰总领事馆和驻伊兹密尔总领事馆党委委员。


本文内容



就像爱上印尼咖啡,我以为会爱上土耳其咖啡。直到入境土耳其后才发现,这里是红茶的天下。

那还是在2018年5月,我因工作调动,自印尼出发在伊斯坦布尔转机,发现寻找一杯地道的土耳其咖啡并非易事,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红茶。

图片

土耳其本地及进口红茶品牌

我对土耳其咖啡最初的印象,来自早年阅读的一期《世界知识画报》。那期杂志用大量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尤其是那经过慢火烹煮所精心打磨出的、表面泛着细腻泡沫的暖棕色咖啡,每每想起,都让人垂涎欲滴。

渐渐地深入到本地生活,我才了解到,土耳其不仅红茶盛行,而且人均茶叶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事实的确如此,而且土耳其与传统茶叶大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相比还遥遥领先。根据国际茶叶组织2019年的数据,土耳其年人均茶叶消费3.04公斤,英国1.59公斤,中国1.55公斤。

图片

独特的土耳其红茶茶壶(图源:作者提供)

图片

经典的土耳其红茶茶具

图片

方糖——土耳其红茶通常的标配

但凡到过土耳其的人,都会对像是沙漏一般的窄腰玻璃茶杯印象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茶杯,配上得体的茶托,边上再摆放几颗方糖,感觉都可以作为该国的一大“国家地理标志”了。

土耳其人的生活,大多从早上一杯红茶开始,从早餐、午餐到晚餐,都能喝个两到三杯,工作间隙也能再来几杯,一天平均喝个六到八杯是有的。

无论是做客、餐饮,还是参加活动,红茶都会与你形影不离。它总是在适当的场所,或被某位主人递予,或自我取用。

图片

久远的奥斯曼帝国咖啡传说

那咖啡呢?土耳其可是有着悠久的咖啡饮用传统与历史传承佳话啊!对,它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便风靡一时,并伴随着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为煮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咖啡,皇室甚至设置有“首席咖啡师”一职;


在战场上,咖啡烹制器具被放置在战车上与征战的队伍同行;


咖啡早期在中东、北非和欧洲地区的传播就是由奥斯曼人完成的。比如,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后,奥斯曼军队被逼退时留下的咖啡便在整个哈布斯堡王朝流传开来。


但曾经如此流行的咖啡怎么就让位给茶叶了呢?这要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从俄罗斯帝国传入的红茶逐渐受到了土耳其民众的青睐,加之经过独特的烹煮,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土耳其本不产茶,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从格鲁吉亚引进茶籽、茶树苗,种植于黑海东部地区,并建立了茶叶实验园,1947年开始广建茶厂,拥有了自己的产品。随着20世纪中期茶叶的兴盛,价格也更加亲民,咖啡的地位逐渐被红茶所替代。

要是从奥斯曼帝国的祖先——东方的突厥族系去考察,它原本的主流饮品就是茶叶。从这个角度讲,土耳其饮品从咖啡到红茶的嬗变,是否是这一族群在饮品上的一次返璞归真呢?这让我联想到这一原本以食肉为主的民族在古代用茶饮去除膻味、解腻和消食,这一功效在当今饮食结构中仍荤多素少的情况下还在延续,似乎也是这一饮品转变的一大缘由。

图片

红茶——通常的土耳其佐餐饮料标配(图源:作者提供)

此外,土耳其语称茶为“Cay”,与汉语“茶(chá)”的发音极为相似,这暗示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或许能从侧面佐证:即使红茶是从俄罗斯引入并从中亚引种而来,其根源仍然可以追溯到茶叶的宗祖——中国。

在土耳其再待稍久,就会发现饮茶已成为当地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一杯浓郁的、让人回味无穷的茶香所带来的宁静和舒适,温热着交流,升华着情感。红茶之于土耳其,似已超越了一般饮品的境界,它融入到土耳其人的血脉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土耳其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沉浸至土耳其人的灵魂。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贾贾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