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人》最近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寻求军事霸权”的访谈,作者武思贤是美国军事院校的研究员。他的核心观点老调重弹:中国军力扩张是“霸权野心”的体现,尤其提到解放军在吉布提的基地、亚丁湾护航等行动,暗示中国正从区域力量转向全球军事存在。他甚至臆测“若台海冲突爆发,解放军可能在海外牵制美军”。这种论调表面是学术分析,实则是把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污名化,把大国应有的安全利益妖魔化,是需要驳一驳的。
扒开武思贤这些唬人的术语,事实让美国的“霸权论”显得很滑稽。他自己都承认:中国至今仅有一个吉布提海外基地,而美国在全球有300多个军事据点;解放军参与的海外任务“基本是非战争行动”,比如反海盗和联合国维和,部署规模最多“不超过几千人”。他还明确写道:中国“缺乏全球指挥结构和后勤能力”,连“大规模海外战争”的门槛都够不着。一边渲染中国搞“霸权”,一边自证中国军力投射能力不足美国的零头,这种精神分裂的叙事,恰恰暴露了西方话语体系的荒谬双标。
中国军力增长是事实,但本质是防御性的。过去我们工业薄弱,只能专注本土防御;如今经济体量全球第二,海外利益遍布五大洲。不开展一些护航、护侨行动,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美军方对这些问题非常清楚。真正刺激他们的,不是中国有多少海外基地,而是解放军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速度。技术代差被快速抹平,这才是“霸权恐慌”的真实病根。
武思贤们反复炒作“台海冲突”,本质上是在为美军扩编找借口。这种扭曲心态背后,是霸权思维对和平逻辑的天然恐惧。美国建国240多年,仅16年没打仗,靠战争掠夺石油、美元、技术霸权,甚至将屠杀原住民美化为“天定命运”。当中国用经济合作替代军事结盟,用“一带一路”替代“炮舰外交”,美国便陷入认知困境:一个不靠殖民掠夺崛起的国家,一个拒绝军事扩张的大国,完全超出了他们基于自身历史的想象。
讽刺的是,美军方一边渲染威胁,一边又依赖中国维持全球治理。太平洋上,中美海军共享海盗情报;亚丁湾海域,两国护航编队长期互换水文数据。就连武思贤也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贡献兵力居五常之首。这些事实被刻意淡化,因为“合作”叙事卖不出军火,更骗不到国会预算。
说到底,所谓“军事霸权”指控,是给中国量身定做的认知战武器。当055舰队巡航南海,他们说“破坏航行自由”;当守卫东海,他们说“改变现状”;哪怕中国渔民在曾母暗沙捡个贝壳,都能被解读为“扩张野心”。按这套标准,中国呼吸都是错。
美军军费9000亿美元占全球40%,是中国4倍有余;军售占全球市场43.7%,中国只有5.8%,美国却指责中国“破坏平衡”。今年初,中国六代机试飞成功,五角大楼立刻喧嚣:“这是二战后最危险的时刻”。但美国军费抵得上其后14个国家的总和,到底谁更危险?
我相信,西方国家终将习惯:中国航母不会无端轰炸弱小国家,但会继续为商船护航;东风导弹不会胡乱落在民宅,但足以让霸权黑手离开台湾。若非要给这份底气加个标题,请叫它《反霸权主义盾牌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