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研究部署推动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饶平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实践养成、农村移风易俗、城乡文明创建等工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
饶平县新丰镇三中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助力”模式,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充分调动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乡村风貌改善提升,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漫步于三中村,平坦整洁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四小园”里花草果蔬错落有致,墙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主题彩绘栩栩如生,庭院中村民亲手栽种的绿植迎风摇曳……如今的三中村,不仅“颜值”亮眼,更因文明乡风的浸润,处处透着“气质”与“温度”。
环境“蝶变”打底
文明乡风有了“落脚点”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07/052934312(1).jpg" />
三中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清理房前屋后和村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按“种植规范、管理精细”标准,用竹篱笆、瓦片等乡土材料围挡闲置土地,打造6个“四小园”,通过定制悬挂认领标识责任牌,明确每一块园地的日常管理标准和后续发展目标,让昔日的“边角地”变身“微景观”。同时,以“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为原则,培育4个“美丽庭院”典型,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巾帼助力+群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模式,带动村民主动清理杂物、栽花植绿,将“爱护环境”从口号变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房前屋后的杂草堆变成小花园,村里再无乱堆乱放,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院落、洁净的村道,有效美化了乡村环境。
文化浸润铸魂
文明乡风有了“精气神”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07/052935932.jpg" />
“墙上的画真好看,孩子路过总问上面的故事,咱也趁机讲讲家风家训。”看着墙面上色彩绚丽的手绘画,村民们纷纷点赞。不仅要环境“一时美”,更要“持久美”“内涵美”。三中村将文化融入乡村建设,以本土文化、池塘景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元素,在空白墙面上绘制系列彩绘,让单调的墙面成为“活教材”。从“孝老爱亲”的家风故事到“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一幅幅彩绘不仅扮靓了村庄,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明新风。
合力共建聚力
文明乡风有了“源动力”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07/052935652.jpg" />
文明乡风的培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三中村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助力”模式,让企业、村民拧成一股绳。此前,村里沿河路坑洼不平,村民出行不便。党员干部率先捐资,带动260余名乡亲群众共捐近380万元,村民更是无偿让出5600平方米土地支持道路硬底化。如今,这条平坦的沿河路不仅方便了出行,更成了村民散步聊天的“连心路”,折射出三中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文明新风。设立的捐资芳名榜,让善举被铭记,也让“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环境整洁了,乡风文明了,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三中村已成功从“脏乱差”蜕变为“洁净美”,更营造出“人人讲文明、户户爱家园”的浓厚氛围。接下来,新丰镇三中村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文明乡风建设,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移风易俗等重点领域,让文明乡风在持续深化治理中愈发醇厚,绘就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