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多家代建企业通过战略签约方式深化业务布局,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合作格局。
实际上,自2024年开始,“合纵连横”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代建行业由“蓝海”转向“红海”的背景下,企业持续通过资源整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提前锁定潜在委托方,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竞争力。
根据CRIC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7家代建企业与不同的委托方就多种业务类型进行了合作。合作项目遍布淄博、北京、绍兴、佛山、重庆、武汉等地,显示企业全国化布局趋势。
从合作主体来看,政企合作成为主流,跨界融合(科技+建筑、文旅+体育)加速,智慧化、生态化成为核心方向,整体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通过政企合作持续积累行业资源,多聚焦在头部代建企业中。聚焦城市功能提升,覆盖规划、基建、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领域,以“政府资源+企业专业能力”推动区域发展。比如今年一季度,旭辉建管与佛山南海区政府、里水镇政府,乐宜里文旅(简称,下同)达成三方战略,并签署了海南洲—水口湾人文经济活力区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以“体育+文旅+生态”为核心,推动文体商旅融合。
代建企业与政府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借助政府资源,优先获取这些项目机会,从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代建企业参与政府项目建设,能够展示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此外,政企合作模式下会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简化审批流程、税收优惠等,均有助于降低项目开发成本,提高项目运作效率。
第二,国企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利益最大化。主要围绕产业导入与运营管理激活地方资源(如文化、生态),助力共同富裕与乡村活力提升。其中既有民营企业与当地的城投、镇直属企业的合作,也有国企与国企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比如蓝绿双城年初与淄博周村城建围绕城市全周期开发展开合作,就周村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维、城市服务等开展全方位合作,聚焦高品质住宅与城市更新。
与地方国企之间的深度绑定和资源整合可以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版图。国企通常在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基建工程等领域具备较强的政府合作基础和项目获取能力,部分地方政府倾向于优先选择本地国企或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承接项目。
第三,民企跨界联盟,以科技赋能代建。如腾云筑科在6月份和万物云、浪潮智慧建筑达成战略合作,分别在“空间场景+康养科技”创新模式与智慧建筑的关键方向开展深度融合,通过科技企业赋能代建(AIoT/康养科技),以技术互补为核心(场景资源+科技能力),探索智慧社区、康养服务、建筑数字化等新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从多家代建企业合作的业务范围来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涵盖了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产业链整合以及智慧化建设。如绿城管理、武汉城建集团与当地政府的合作聚焦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标杆项目,在城市更新领域深度布局。而旭辉建管与海南洲—水口湾人文经济活力区战略合作协议,主打文旅结合,通过激活人文经济、拉动区域产业。
综合而言,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代建企业可以深度绑定委托方,且大部分合作高度契合“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导向,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政府支持与项目机会。此外,政企合作中带动区域发展同时,也让企业竞争力实现重构和提升,未来代建赛道中,资源整合能力是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兼具规划、产业导入、科技应用等综合能力。
未来,企业与政府、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合作将会持续加强。随着战略合作深化进行,代建企业将进一步向“城市服务商”转型,参与城市全周期运维。而跨界生态的扩张,也会让代建企业技、文旅、康养企业协同,形成多产业联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