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老年人口已接近4600万,家庭照护负担日益沉重。国家适时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和长期照护师新职业,试图破解这一社会难题。然而,这项惠民政策能否真正落地?新兴的长期照护师职业,又能否破解养老服务的“老”问题?7月29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在“广东民声热线”节目中回应社会关切,介绍广州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试点经验,并透露该制度正逐步向全省推开。
据介绍,广州市是长护险的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从2017年试点开始重点要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相关的护理需求。截至2025年6月底,广州市长护险的参保人数1229.7万人。试点以来,累计超过13万人享受待遇,基金的累计支出超过51.8亿。目前广州市长护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一共是269家,总的来说,广州市的试点制度运行平稳,保障的效果明显。此外,梅州已于7月1日启动长护险,惠州、汕头、汕尾等地也将陆续跟进。
针对市民关心的服务效率,广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现场连线介绍,参保人可通过“粤医保”小程序、“穗好办”APP或经办机构提交失能评估申请,审核通过后次日即可安排评估,全流程不超过13个工作日。而在服务监管方面,广州已引入定位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时追踪照护师上门服务时长与质量,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评估。
长期照护师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解决了长期护理保险由谁来服务,提供什么样标准的服务的问题。2024年,“长期照护师”被列为新职业工种。据统计,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有3亿,失能人员有4600万,如果按照1:4的护理比例,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有一千多万。如何提升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和吸引力?
广东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已遴选评价机构并开展首批考试,101人通过考核。为提升职业吸引力,长期照护师已经纳入了“技能照亮前程”职业补贴计划,让拿证的人能够顺利拿到补贴。“持证人员可申领职业技能补贴,薪酬标准将与资格等级挂钩,初级、中级、高级照护师待遇逐级递增,让更多的护理人员愿意拿到这个证,也让更多的护理机构更多地招收有资格的人员。”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未来还将加强宣传,让全社会能够尊重、理解这一职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丁雄
头图/新华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