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再次展示了他们对间谍的严厉处置手段。8月6日,因向以色列摩萨德提供机密信息、导致核科学家被精准暗杀的鲁兹贝·瓦迪,终于走上了德黑兰的绞刑架。此举是伊朗在过去两个月中执行的第七次间谍处决,标志着战火未熄的中东再度弥漫上肃杀的氛围。
瓦迪的命运走到了这一步,源自他在维也纳的五次不平凡的欧洲之旅。作为伊朗核科技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瓦迪与两名自称“亚历克斯”和“凯文”的摩萨德特工进行了会面。这些会面发生在奢华的酒店房间里,环境虽然舒适,但却埋下了背叛的种子。在这些紧张的对话和严苛的心理评估中,瓦迪最终被摩萨德招募,成为其间谍网络的一员。通过加密通讯设备、虚拟货币钱包以及特工训练,瓦迪被全方位武装,为以色列的情报收集提供了助力。
回到伊朗后,瓦迪开始背叛自己的祖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敏感的核信息。其中最致命的一次背叛发生在今年6月,他泄露了核科学家艾哈迈德·佐尔法加里的行踪。几天后,以色列军方发动代号为“崛起之狮”的空袭,精准炸死了佐尔法加里,甚至造成至少13名核专家和革命卫队指挥官的丧命。
8月6日的清晨,瓦迪被执行了死刑,伊朗司法机构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宣称死刑判决已由最高法院核准并执行。这一事件也是自“六月战争”以来,伊朗执行的第七起间谍嫌疑人的死刑判决。当天,另一名涉嫌效忠极端组织的男子也被送上绞架。根据伊朗司法机构的统计,过去两个月里,因间谍嫌疑被捕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伊朗司法部长戈拉姆·侯赛因·莫赫塞尼·埃杰伊下达了严令,要求对叛国者进行最严厉的惩罚。这场反间谍的清洗运动,背后藏着伊朗对以色列过去12天猛烈空袭的深切痛苦记忆。900多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伊朗多处重要的核设施,而这次行动的成功,正是依靠了精确的情报支持。
瓦迪被处决的前两天,伊朗外交部发布了一个震撼消息:伊朗境内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已被全部驱逐。外长阿拉格希在电视讲话中明确表示,在以色列借助美国支持轰炸伊朗核设施后,伊朗的合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月,伊朗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彻底冻结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自愿合作,今后的任何核查都必须经过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逐案审批。
德黑兰的这一系列举动,标志着伊朗对国际核核查机制的根本不信任,尤其是在以色列的空袭让核查报告成为空袭坐标的背景下,伊朗选择用铁腕的手段来保卫国家的机密。对于伊朗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早已不再是可信的监督工具,反而成了被利用的政治工具。
与此同时,瓦迪案揭示出摩萨德情报渗透伊朗的模式:通过社交媒体初步筛选、第三国秘密会面、使用加密货币支付等手段,完美规避了伊朗的边境管控。摩萨德对技术的运用堪称精妙,瓦迪所使用的加密通讯设备能够绕过伊朗的网络防火墙,而每月的比特币支付也保证了资金的隐蔽性。甚至他购买的手机、笔记本和U盘,都经过特别改装,确保不留下任何数据痕迹。
这种无接触的渗透方式,使得伊朗的反间谍部门根本无法防范。虽然最终瓦迪被抓获,但伊朗的安全官员私下承认,境内仍然有许多摩萨德的间谍网活跃。而西方人权组织对于伊朗的处决潮提出了强烈的批评,称其审判过程“不透明且不公正”,但在德黑兰街头,普通民众对间谍的愤怒远远超过了对程序的关注。哈桑,一名伊朗网友的言论,正好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当叛徒导致核科学家被杀,死刑是唯一的正义。”
根据伊朗司法系统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伊朗的处决人数已达到61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9%。这股铁腕的气氛与地区局势的紧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每一次绞索的落下,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冲突的导火索。瓦迪的悲剧并不是个案,三个月前,三名库尔德人因协助刺杀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而被处决,而“六月战争”之后,更多人因间谍罪被绞死,这些事件逐渐勾画出了以色列对伊朗核计划的系统渗透。
伊朗的反制同样极其凌厉。除了司法处决外,革命卫队的情报部门近期突袭了多个间谍窝点,缴获了大量特工装备。更令外界瞩目的是,伊朗正在向塔利班索要英军遗留的“猎杀名单”,意在反击西方在阿富汗的情报网络。以色列《国土报》分析指出,伊朗正在构建一个“同心圆防御体系”,通过内圈的绞刑架震慑叛国者,中圈的核查封锁切断情报外泄,外圈则与区域力量联手反制西方情报网络。
尽管这种措施极为残酷,但却反映了在强敌包围中的小国如何寻求生存的方式。伊朗拒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决定,已经深刻冲击了全球的核安全体系。虽然德黑兰表示会继续遵守《核不扩散条约》,但不再允许核查等于剥离了条约的核心:可验证性。
更为严重的是,信任的崩溃。随着核查报告成为空袭的依据,科学家们在监视下遭到精准打击,国际核监督的中立性已经完全破碎。伊朗外长阿拉格希的呼吁充满讽刺:“我们需要新的合作框架”,但在废墟上重建信任,显然并非易事。
这一危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东地区。朝鲜、委内瑞拉等被西方制裁的国家正在密切关注伊朗的做法。如果伊朗模式能够“成功”,那么更多国家或将效仿这一“自立门户”的核管控策略,全球的防扩散体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瓦迪的名字已经从伊朗核机构的员工名册中抹去,但德黑兰街头却张贴着越来越多的反间谍海报。当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准备重返德黑兰进行谈判时,他们等待的,恐怕将是紧闭的核设施大门,以及民众充满戒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