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其病变具有时间多发与空间多发的特征。
近年来MS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故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来谈一谈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诊断方法
MS的诊断标准如下:
来源:《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
注意:作出MS的可靠诊断或替代诊断应综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学和实验室证据,除证实空间多发和时间多发以外,必须对临床数据、影像学表现和检测结果进行严谨的解释。在没有明确的典型CIS的情况下,应谨慎作出MS的诊断,并应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来进一步确诊。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MS 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进行疾病修饰治疗(DMT) 并长期维持治疗,推荐患者共同参与制定治疗决策,设立明确的治疗目标及随访计划,定期评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达到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全面控制疾病炎症活动、延缓残疾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修复,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 3 个维度定期监测评估,实现疾病无活动证据(NEDA)。
主要指标包括:临床复发(年复发率)、CDP(EDSS 评分)、MRI(新增 T2、钆增强或扩大 T2 病变)、脑容积变化减少每年 < 0.4%,此外神经丝轻链、认知功能评估(符号数字模拟试验)等指标也在逐渐成为可能的观察指标。
急性期治疗
治疗目标:多发性硬化的急性期治疗以减轻恶化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适应证:并非所有复发均需处理。有客观神经缺损证据且提示恶化,如视力下降、运动障碍和脊髓、小脑/脑干症状等方需治疗。轻微感觉症状或无症状影像活跃可无需治疗,一般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
目前的常见的治疗方式有:
(1)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醋酸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2)血浆置换:为二线治疗,急性重症或对激素治疗无效者可于起病2~3周内应用5~6d的血浆置换。
(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缺乏有效证据,仅作为一种备选治疗手段,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不能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
缓解期治疗(DMT)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残疾进展及MRI影像特征将多发性硬化临床病程进行了分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复发缓解型MS(RRMS)、继发进展型MS(SPMS)、原发进展型MS(PPMS)。
而在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治疗中,国内目前已经上市的DMT药物有:特立氟胺、盐酸芬戈莫德、西尼莫德、奥扎莫德、富马酸二甲酯、奥法妥木单抗、醋酸格拉替雷,具体适应证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
特立氟胺:适用于成人复发型MS,包括临CIS、RRMS和有SPMS患者;
盐酸芬戈莫德:适用于成人和10岁及以上且体重超过40kg的儿童复发型MS,包括CIS、RRMS和有复发的SPMS患者;
西尼莫德及奥扎莫德:适用于成人复发型MS,包括CIS、RRMS和活动性SPMS患者;
富马酸二甲酯、奥法妥木单抗、醋酸格拉替雷:适用于成人复发型MS,包括CIS、RRMS和有复发的SPMS患者;
米托蒽醌治疗可以减少RRMS患者的复发率[1]。
妊娠期和哺乳期治疗
适龄多发性硬化患者计划妊娠,需充分评估DMT治疗获益及风险[2,3]。有证据表明妊娠前疾病稳定患者与妊娠良好结局相关。对于病情持续高度活跃的患者,应先积极控制疾病,可适当推迟妊娠计划,研究表示妊娠期间应用醋酸格拉替雷是安全的。
产后1~6个月,MS进入较为活跃阶段,应尽早开始或维持DMT,以预防复发[4]。在妊娠期进行磁共振平扫、针对复发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IVIG治疗是安全的。
对症治疗
在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症状管理是MS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症治疗应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多发性硬化常见症状及相应的对症治疗方式归纳如下:[5]
来源:《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
编辑 | 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