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01 熊市生存指南
市场下跌期间,活下来更为重要。这里给你几个小贴士——
1.努力保持健康,吃好喝好,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投资的怪圈》一书中提到,损失和收益会对身体和大脑产生深远的物理影响。失去金钱是痛苦的,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情况可能会更糟。
2.忽略市场噪音。《随机漫步的傻瓜》算过,假设上涨能让你开心的话,一秒钟看一次账户,你只有一半几率会开心;如果一年打开一次账户,十有八九会觉得挺满足。
图源:《随机漫步的傻瓜》
3.客观看待市场。赛马场研究发现,下注后的投资者对自选马胜率的信心显著高于下注前。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投资后,你的判断已被情绪影响。
记住市场波动影响你的情绪,但你的情绪不会影响市场方向。
4.回顾历史。了解以前危机时大资金做了哪些事,能给予我们更多信心。
比如挪威养老金在金融危机期间亏损23%,引起挪威民众愤怒。顶着巨大的压力,管理者依然坚持高股票比例的配置(当时60%投资全球股票),之后的投资回报,给基金带来巨大增值(约6.7万亿人民币)。
图源:挪威养老基金2024年年报
5.接受不完美。没人知道顶部和底部,你可以假设未来可能发生最坏的情况下(如下跌50%),制定投资计划。
过度交易和试图「掌控局面」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尤其在情绪激动时更会拖累整体表现。
这有什么影响呢?
长期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经历过极端市场环境,你才能真正理解资金管理、资产配置和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珍视每次危机带来的学习机会,我们都将成为更成熟的投资者~
02 下跌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最近,全球股市波动剧烈,很多没经历过系统性风险的朋友,难免有些焦虑。
以标普500为例,距离2月高点最多跌了17%,那它啥时候能涨回去呢?我们可以从历史里寻找答案——
一,20%以上的深度下跌,其实不常见。 美股过去85年,出现过14次,平均每6年一次。
反倒是那种10%到20%的中等幅度回调,出现得更频繁(32次),平均每两年半就来一次。 这个节奏,跟经济里的库存周期(平均三年一轮)差不多。
二,大跌来得快,恢复需要时间。 历史数据显示,美股从高点跌到低点,通常只需要7到24个月,也就是半年到两年。 但要从谷底爬回原来的高度,通常得花上四到九年(注意:30%+大跌样本量少,没啥统计学意义)。
图源:ofdollarsanddata
当然,我们很少刚好买在最高点,但可能买在高位区域,之后的下跌过程,就会特别漫长了。这种「下跌快、恢复慢」的不对称性,正是让很多人觉得长期投资「不好熬」的原因。
三,真正的反弹,往往出现在最绝望的时候。 比如2020年新冠刚爆发,死亡人数还在快速上升,市场却已经悄悄开始反转了。所以,市场不是等「好消息」才反弹,反而是在「坏消息最多」的时候见底。
这有什么影响呢?
投资是30、40年的事,往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次类似的波动与考验。每一次「看不懂」的市场,都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策略的机会。
对于真正的长期投资者来说,留有足够的余裕(安排好现金池、保险池、目标池),用长期闲钱投资(适合自己的股债比例),分散布局(适当全球配置),才是穿越周期、走得更远的底气。
03 6个小技巧,好好睡觉
睡眠是提升效率和情绪最划算的「药物」。今天来跟你介绍布莱恩·约翰逊的6个操作。
这意味着什么呢?
布莱恩·约翰逊是亿万富翁,他投入了大量资金研究延长寿命的方法,也会分享很多经过实测的健康信息。关于提高睡眠质量,他有以下建议——
1.把睡觉当成正事来安排。
别再把「睡觉」当收尾动作。就像你给会议留时间、给锻炼安排日程,睡觉也需要被优先考虑,而不是「有空再说」。
2.晚饭别太晚吃。
目标是在睡前至少两小时吃完晚饭。比如10点睡,就在8点前吃完。约翰逊建议慢慢提前到下午5点。早点吃,有助于心率降低、身体进入「休息模式」。
3.减少蓝光暴露。
睡前1–2小时,尽量别刷手机、看电脑。蓝光会「骗」你还该清醒。可以切换设备为「夜间模式」,或打开暖光灯,帮助身体识别「夜晚已到」。
4.设定放松的「下班仪式」。
你不可能一秒从高强度工作切换成深度睡眠。试试读书、洗热水澡、冥想或写日记,让自己从「工作脑」过渡到「休息脑」。
5.建立固定作息。
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入睡和起床,哪怕是周末也别大幅错位。身体喜欢有规律的节奏,会用更稳定的睡眠质量回馈你。
6.小心咖啡因。
咖啡因的持续性超级久,别看你下午四点喝的那杯咖啡,晚上十点体内可能还残着一半。尽量中午前饮用,别高估自己的耐受力。
这有什么影响呢?
对不少人来说,长期拥有良好的睡眠并不容易。就像所有事情一样,成功需要时间。投资于习惯,你的身体就会有好的表现~
打新表现
估值投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