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国库是国家赋予人民银行的法定职责。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体制机制正式确立,历经四十载岁月洗礼,经理国库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40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以下简称重庆市分行)坚守为民初心,紧跟时代步伐,勇担经理国库使命,切实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收支中的执行、反映、促进和监督作用,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建领航,确保国库履职正确方向
高质量党建是国库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为切实发挥党建领航作用,重庆市分行一体式推进“政治机关”和“专业机关”建设,确保在履行经理国库职责中做到政治过硬、专业过硬,同时建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推动全辖国库系统形成紧抓快办、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一是持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用好“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国库管理的是政府的‘钱袋子’”这一职责使命,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辖区国库系统落地见效。二是继承发扬红色国库精神。深入挖掘辖内川陕苏区红色国库历史,传承红色国库基因,为国库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三是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搭建“微党课人人讲”和支部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国库履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培养新时代国库干部队伍。围绕干部队伍建设需求,连续5年开设线上课堂百余期;持续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营造争先创优、争做能手的良好氛围。10年来,重庆国库系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国库工作先进集体”等全国和人民银行总行级荣誉18次、“两优一先”等省市级荣誉217次。
强基固本,筑牢国库履职坚实根基
完备的组织架构是国库履职的重要基石。40年来,重庆市分行严格遵循“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原则,构建起由“1个分库、43个支库、1个乡镇国库”组成的三级组织架构,打牢履行经理国库职责的坚实根基。一是深入落实机构改革部署。坚持经理国库体制不动摇,顺利完成县支行撤销,国库业务全部上收至地市分行经理。健全县域国库工作机制,实现“一机多库”模式切换,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确保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法定职责不缺位。二是持续优化拓展国库服务。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川渝高竹新区跨区域分别设立国库,成为全国首个国库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案例。三是保障预算收支顺利执行。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以来,全市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9亿元增至2595亿元,增长43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01亿元增至5621亿元,增长55倍。面对业务量的井喷式增长,重庆国库系统严守资金安全和系统运行安全“两条底线”,持续加强会计核算管理,顺利完成各级政府预算收支任务。2014年以来累计办理预算收支4.2亿笔、31.6万亿元。
守正创新,助力财税改革行稳致远
服务国家财税改革大局是国库工作应尽之责。多年来,面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重庆国库系统主动作为,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分税制、国库集中收付、营改增、社保征管职责划转、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精准落地。一是畅通减税降费渠道。联合重庆市税务局创新开发“全程电子退库系统”,确保退税资金快速直达纳税人,获得人民银行总行银行科技发展奖。2020年以来累计办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630亿元,惠及企业3万户,办理个税退税1012万笔、79亿元。二是优化纳税营商环境。加强川渝两地国库、税务部门协作,全国首创跨省异地缴税模式,推动办税时间从3天缩短至5分钟,大幅提高了入库效率,获得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税务总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三是助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税收、非税、退库、集中支付等国库业务场景应用,推动构建海关行邮税电子化和跨境税费缴库退库新模式。配合重庆市财政局顺利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支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参与建立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促进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革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顺利实施。
心系民生,践行国库为民的赤诚初心
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国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国库系统不断强化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服务方式,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方面,积极构建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搭建资金直通车,精准发放涉农、救灾补贴等财政补助资金30余项;为17个区县开立工资专户,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开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专户,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高效服务政策落地。此外,面对疫情、灾害等大考,重庆国库系统勇担使命,构建应急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7×24小时值守,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储蓄国债服务均等化。在全国首创“切块+竞售”国债发行模式,持续推进国债下乡,2024年农村地区国债销售占比达到34%,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设立“国债宣传服务站”1126个、“国库服务专区”2810个,近3年开办“村民理财课堂”2.3万期,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上线“重庆市储蓄国债惠民通”微信平台,访问量突破70万次。与重庆市公安局联合建立国债到期提醒兑付长效机制,存量国债兑付率达90%以上,守好群众“钱袋子”。
科技赋能,创新打造高效智慧国库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国库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重庆国库系统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国库体系的核心驱动力,实现了国库业务从“手工账本”到“数字云端”的跨越。一方面,积极投身国库信息化建设。2007年成功试点上线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2008年在全国首家成功试点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2010年上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2013年在全国首批试点财政支出无纸化系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参与国家金库工程建设,为构建现代化国库贡献重庆力量。另一方面,创新打造辖区“3+11+1”智慧国库体系。构建以人民银行总行“3T”系统(TIPS、TCBS、TMIS)为核心、11个自建系统为辅助、1个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国库业务系统,全面覆盖国库收支退、对账、监管、统计分析等各类业务,业务无纸化率达到99.96%,实现了业务智能化、流程标准化、服务一体化,极大地提升了国库履职效率。
强化监督,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运行
国库监督是经理国库的核心要义和法治央行建设的本质要求。重庆国库系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两法两条例”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制度先行理念,不断推动国库业务法治化、规范化。一是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事中事后全覆盖的国库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国库业务监管工作会、风险评估、检查督导、现场走访等多种方式,促进代理国库业务规范运行。二是提升监管质效。开发国库集中支付清算信息系统,前移监督关口,实时掌握资金流向,推动国库监督由“人控”向“机控”转变。探索“互联网+监管”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创新研发“库银通”系统,构建“数据采集—信息筛查—问题确认—风险预警—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监管闭环,有效破解远程监管难题。三是强化监管协作。联合税务部门建立国库经收监管联动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入库。多年来,重庆国库系统始终保持“低风险、零案件”,切实履行起“把好关、守好库”的重要职责。
研究立库,提升国库服务决策能力
分析研究是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库作为连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桥梁,是两大政策协同配合的重要纽带。重庆国库系统坚持“研究立库”,深化国库数据挖掘和应用,着力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是打造数据分析监测平台。依托国库大数据平台,持续开展国库资金运行分析,透过国库数据反映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等运行情况。持续加强国库库存监测分析,建立基于资金净流出和国库支出双指标的库存监测模型,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二是聚焦财税专题深化研究。开展数字经济等八个行业特色领域监测和国际财税动态监测,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专题调研成果。积极参与全国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监测,多篇报告获得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批示。三是提升服务决策专业能力。开展“国库服务决策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国库专报获地方政府领导批示率超30%。10年来,重庆国库系统共有797篇研究成果被人民银行总行及地方政府采用,74篇获批示,33篇获省市以上奖励,38篇获公开发表。
擘画未来,锚定现代化国库建设新航标
下一步,重庆国库系统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经理国库法定职责,统筹改革与发展、安全与效率、服务与监督,努力开创国库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提升国库服务质效。加强与地方政府、财税部门的沟通协作,精准高效保障预算执行。支持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高效办理退税业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国库服务专区”,推动国库服务下沉到基层。二是提升国库监督水平。完善国库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代理国库业务监管,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三是提升国库建设数智能力。全力以赴做好金库工程建设,持续完善智慧国库体系,推动国库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四是提升国库履职成效。持续做好国库分析研究,更好地服务决策参考。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国库精神,增强国库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国库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站在新起点,重庆国库系统将在人民银行总行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国库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为促进巴渝大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 许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