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石碑镇兴隆村村民何某与董某之间因鱼塘补偿款归属引发的激烈冲突,在高石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高效介入和专业调处下,仅用时48小时便成功化解,有效处理了一起潜在的不稳定事件,有力维护了辖区平安。纠纷缘起:补偿款归属引发激烈争吵村民何某早年将承包的6.3亩鱼塘转租给董某经营。后因该鱼塘被填平,一笔补偿款全额发放给了现在的经营者董某。原承包人何某得知后,认为自己作为土地的原始承包权人,理应享有部分补偿权益。双方对此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迅速激化,关系达到白热化。调解介入:专业细致定分止争镇调解员在开展常态化“法治体检下沉”走访活动中,敏锐捕捉到这一潜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主动介入。调解工作迅速展开,并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务实性:精准把脉法律依据。调解员首要任务是仔细审阅何某与董某当初签订的鱼塘转包合同,逐条分析,清晰界定双方在转包关系中的具体权利义务边界,为纠纷解决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引入专业评估支撑。为了科学、公正地衡量鱼塘的价值和补偿款的合理分配,调解员并未局限于法律条文。他们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专门咨询镇水产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该鱼塘的养殖类型、规模以及正常年收益等关键信息,获取了客观的市场价值参考依据。联合协调价值认定。结合合同条款约定与水产部门提供的专业数据,调解员与专业人士共同对鱼塘的实际价值和相关权益进行了审慎评估,为后续调解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圆满化解:情理法交融促和谐基于扎实的前期调查和专业评估,调解员抓住问题核心,耐心组织双方调解。他们一方面严格依据合同条款,明确责任划分;另一方面,也充分阐释公平原则,引导双方互谅互让,理解对方的合理诉求。最终,在调解员情、理、法相结合的不懈努力下,董某认识到何某作为原承包人的权益,自愿与何某共同分配补偿款。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从矛盾爆发到彻底解决,整个过程仅用了48小时。这起极易升级的纠纷,在调解员快速响应、专业支撑、耐心疏导下,被高效、圆满地化解在基层,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此案成功化解,是我所将“四大行动”深度融入调解实践的有力证明。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四大行动走深走实:以“案件起底”织密矛盾预警网,用“作风自查”筑牢为民责任心,借“岗位练兵”磨砺专业硬本领,靠“服务提升”跑出解纷加速度。 来源:潜江市司法局高石碑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