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的终点不妨是“共享社区”

   日期:2025-03-20     作者:emgzh       评论:0    移动:http://nu1ol.zybear.com/mobile/news/432.html
核心提示:最近,杭州某社区出现了帮忙接娃的“共享奶奶”,引发关注。据悉,该社区目前有5位“共享奶奶”,她们做的是“一老一小”公益服

最近,杭州某社区出现了帮忙接娃的“共享奶奶”,引发关注。据悉,该社区目前有5位“共享奶奶”,她们做的是“一老一小”公益服务: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上下学,陪伴辖区老人看病、买药等。

“共享奶奶”的共同身份是该社区的退休居民,最小的50岁,最大的65岁。刚开始推出上述服务时,有需要的居民会先联系社区,再由社区对接“共享奶奶”的档期,安排人手。如今过了四五个月,“共享奶奶”已经出动了上百次,很多居民跟奶奶们混了个脸熟,直接就会找她们帮忙。

“共享奶奶”的出现,迎合了现实需求,解了部分人的燃眉之急。对于双职工家庭,孩子上学或放学无疑是一个问题,让习惯了早起、下午4点也有闲暇的奶奶们参与孩子的接送,可以产生互补与互哺的效果。于孩子而言,自己的亲爷爷或亲奶奶由于各种原因不在身边,“共享奶奶”一定程度替代了亲爷爷或亲奶奶,是隔代亲情的某种替代,至少是某种暂时性替代。于“共享奶奶”而言,不少老人平日闲来无事,和孩子们在一起互动,可以获得情绪价值,多数老人愿意和孩子玩耍,从孩子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新知识,了解到很多新信息,“我看着他们长大,他们陪着我变老”,并不是一句空话。

譬如,奶奶的孙子孙女大了,上中学了,不再需要接送了,她们多少会感觉无聊、乏味。这时候,如果能继续接送社区的孩子们上学与放学,当然可以一定程度消解其内心的失落感。再如,奶奶与孩子们一起玩当下孩子们流行的各种游戏,当然有利于保持其思维的活跃度。此举能丰富其晚年的幸福与惬意生活,亦能维系其自我价值感与成就感,还能增进其家人亲友及街坊邻里对其的认同感。

对于那些陪伴辖区老人看病、买药的“共享奶奶”,她们无疑具有年龄相仿、经验类似、认知相近的天然优势。老人更懂老人,身患疾病的老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共享奶奶”基本上可以做到“秒懂”,可以及时提供贴身与贴心服务。年轻人忙碌承受各种压力的时候,让年轻一些的老人参与照顾年长一些的老人,闲暇之余还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拉拉家常,无疑是极好的事。

“共享奶奶”的出现及其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倚仗于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共享奶奶”自身的身体足够健康,心地足够善良,有强烈的奉献与公益精神;其二,有现实需求的社区街坊得充分信任“共享奶奶”,完全信任她们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让孩子安全地上学或安全地回家,完美照顾看病、买药的病患老人;其三,通过口口相传或媒体报道与宣传,这种公益行动会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更多人自愿或志愿加入到“共享奶奶”的行列中。

要剔除对于部分老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很多老人完全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服务社会与社区的事。通过社区居民间的共享机制,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唤醒社区集体意识,广泛动员社区资源,建构集体性的社区行动力。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