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报道
传统无花果保质期短、不耐储存,鲜果保质期只有2—4天。今年,在有着“中国无花果之乡”美誉的四川省威远县,农技专家攻克了“无花果小蜂授粉”技术,鲜果保质期有望延长到10天以上。
8月4日,在位于威远县界牌镇南强村的无花果试验基地,威远歌创智慧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峰指着一个无花果小果说,这就是无花果小蜂成功授粉的无花果,再等十多天成熟后,就可以通过耐储存试验见证效果。
不耐储存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凌晨4点,威远县界牌镇花园村一处无花果基地,10多名村民已经开始忙着采摘无花果。新鲜的无花果摘下来后,当天就会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卖出去。
“你看,这个才摘下来不久,都有点破皮了。”集中分拣农房里,村民徐平拿起一个名为“甜城红”的青皮无花果对记者说,其他红皮的品种稍微耐储存一点,但是也放不到两天。
威远是全国无花果三大主产区之一,已初步形成集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
长期以来,不耐储存是制约无花果发展的一大瓶颈。尽管卖不完的鲜果有加工企业兜底,但是鲜食和加工售价差别大,前者还是更受种植户们青睐。
杨峰透露,无花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实际上,在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早已通过“无花果小蜂授粉”技术实现了保质期延长,但是受气候、种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尚未有其他地方尝试。
威远实现无花果种植领域三个“唯一”
“无花果小蜂授粉”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一疑问,杨峰领着记者走进了无花果试验基地。
无花果树分为普通型(雌树,无需授粉)、中间型(雌树,春果无需授粉,秋果需授粉)、斯密尔那型(雌树,需授粉)、野生型(雄树,为雌树授粉)四类。目前,国内无花果基本都属于普通型。
在试验基地,农技专家单独建立了雄树园和斯密尔那型品种园。无花果小蜂是无花果的专一授粉昆虫,其与无花果存在独特的共生关系,2023年、2024年,威远先后多次引进小蜂进行无花果授粉和迭代驯化。
记者注意到,雄树枝丫上,悬挂着一个个小竹篮。杨峰解释说,把带无花果小蜂的雄果装进篮子里,孵化的小蜂会通过苞孔飞到附近其他雄果迭代繁殖。然后将带小蜂的雄果放置到需要授粉的斯密尔那型品种园完成授粉,可提高鲜果保存期和品质,这就是无花果雄树(果)—小蜂—斯密尔那型品种园的商业模式。如今,在斯密尔那型果园里,不少无花果已经长大,说明授粉成功。
7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园艺协会无花果分会主席马会勤一行来到威远无花果试验基地,实地观察雄树生长和无花果小蜂授粉情况。经过专家认证,威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三个“唯一”,唯一规模化种植无花果雄树的地区,唯一进行无花果小蜂试验的产区,唯一利用无花果小蜂授粉,成功生产斯密尔那型无花果的种植区。
航天育种无花果现已结果
7月11日,威远县召开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对全链条发展无花果产业进行系统性规划。在科技创新板块,全会提到接下来将聚焦品种选育、反季节栽培、保质期延长、糖度减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开展无花果航天育种和杂交育种。
实际上,早在2015年,威远县就和中国农业大学牵手,成立了无花果教授工作站和研究所,系统性启动新品种选育。2017年,“覆膜嫁接技术”让成活率提升10%,2018年成功培育出全省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甜城红”,2021年400克种子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太空育种”……这些年,威远县一步步打破种源瓶颈。不断突破。
“今年,我们有3个新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授权,同时又申报了8个新品种。”杨峰介绍,新品种主要基于丰产性、抗逆性、耐储性等方面来选育。
在300亩的试验基地,记者不仅看到了航天育种的无花果已经结果,还看到新品种紫星苞孔晶莹剔透的蜜汁,科技的神奇力量正在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丰硕的生命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