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照相馆能够冲洗彩色照片,学校的许多活动照片都找罗瑾冲洗,所以我们接触较多、常有交流。”大田一中退休教师范立洋回忆道。
“1994年的一天,我到上海照相馆取照片,罗老漫不经心地把照片甩在柜台上,嘴里念念叨叨。”范立洋不知何故,开玩笑说这样的服务态度可不好。罗瑾告诉他,自己刚看了报道,对当年侵华日军的兽行感到愤恨。
得知罗瑾的经历,范立洋建议他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写回忆录。在范立洋的牵线搭桥下,大田职专、大田一中、大田五中、石牌中学、柯坑中学等中小学校,先后邀请罗瑾到校给师生作报告。
罗瑾在大田县给中学生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亲身经历。(资料照片)
“罗老是个热心人,学校有需要,他从不推辞,远至福州一中。电视台采访取镜,他不厌其烦。有一次到石牌中学拍片,从迷雾茫茫的清早忙到顶着烈日的晌午,年轻人都顶不住,他却没意见,很爽快地配合。”颜良重撰文回忆。
大田新星照相馆负责人郭雪玉是罗瑾的徒弟。1991年,她在上海照相馆学拍照和洗照片。“师父晚年经常到学校演讲、参加公益活动,以亲身经历揭露侵华日军罪行。”
1995年后,罗瑾的事迹被媒体广为披露,由此拍成《血证》等多部电视纪实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地播映。
“这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和亚洲各受害国都在举证、声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二战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许多受害幸存者、目击见证人纷纷站出来加以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已是铁证如山。现在那些日本右翼分子又兴风作浪,企图歪曲历史事实,为他们的侵略暴行百般开脱,我们决不答应。”2002年,79岁的罗瑾在接受采访时神情激动地说。
事迹见诸报端后,罗瑾在多位友人的鼓励下,开始撰写自传体回忆录《历史的诉说》,直至2002年离开大田,回忆录还在写写停停中。
《历史的诉说》共77篇,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开篇《我的童年》至末篇《抗战胜利》,不仅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罗瑾的亲身经历,还留有很多南京土话,能够丰富人们对历史真实的认识,是一份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精神遗产。
2005年2月,罗瑾病逝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享年82岁。范立洋从罗瑾的后人处借来罗瑾的手稿,组织大田一中教师录成电子文档,《历史的诉说》得以保存。
7月26日,罗瑾的女儿在北京观看《南京照相馆》后,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我今天去看了影片,你的思想留在了人间,我要向您学习,一定不忘国耻,做一个正能量的人。”罗瑾远在南京的孙子罗峰也说,影片能在全国公映,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的诉说”,记住保护“血证”的爷爷,一家人倍感欣慰。
编辑 | 高夏冰
编审 | 曾菲棠 李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