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上半场刚过去,全球航天发射界显露出更多数据,全世界149次发射将1520吨载荷送入轨道。美国SpaceX一骑绝尘,占比87.5%。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低调崛起,尽管数据披露有限,却展现强劲潜力。三体引力波基于详细的发射数据、行业报告以及X平台实时动态,剖析数字背后的底层叙事,揭示全球航天格局的变迁。
●数据揭秘:发射空前繁荣
根据Next Spaceflight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我们的计算,2025年第一季度(Q1)和第二季度(Q2)全球共发射152万千克(1520吨)载荷入轨。这一数字考虑了部分机构数据披露不全的因素,总体数据报告率达84.6%。其中,SpaceX独揽132.96万千克(1329.6吨),占总量的87.5%,通过81次发射,平均每次任务送入1.64万千克(16.4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以12.52万千克(125.2吨)位居第二,占8.2%,不过数据披露率仅为6.9%,意味着实际发射量可能远超预期。
以下是各航天机构或发射商的详细数据,调整了披露率后的实际载荷质量▼
发射频率同样引人注目。2025上半年共149次轨道发射(Q1 69次,Q2 80次),SpaceX贡献81次,占比54.4%,平均每周3.1次。X平台用户@dpoddolphinpro指出,SpaceX第一季度送入42.1万千克(421吨)载荷,第二季度可能超过70万千克(700吨),主要得益于星链(Starlink)卫星的密集部署。
●数据缺口与隐形力量
数据的部分披露为分析增添复杂性,也暴露出战略博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6.9%披露率尤为醒目,目前公布12.52万千克(125.2吨)载荷可能仅是冰山一角,远超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的3.08万千克(30.8吨)。可能与国家安全或商业机密有关,反映了中国航天部分任务具有高度保密性。俄罗斯航天局披露率50%,实际载荷翻倍至1.46万千克(14.6吨),但仍远逊于SpaceX。
为估算市场全貌,我们根据披露率调整了报告质量,得出了152万千克(1520吨)的总量。这一数字已接近2024年全年190万千克(1900吨)的80%,根据《空间基金会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2025年全年载荷可能突破300万千克(3000吨),部分原因是星链V2 Mini等更重型卫星的部署,平均单星质量可能高于2024年的678千克。

●SpaceX王者之路
SpaceX统治力令人叹服。作为迄今唯一可重复使用的入轨载具——猎鹰9号已累计完成510次成功发射(2008-2025中),将发射成本大幅降至每千克约2700美元,远低于1980年代全球航天每千克5.1万美元(X用户@FinTrending)。星链星座现已在轨超7900颗卫星,正式运营超7000颗,正在重塑全球卫星格局与通信产业。星舰未来每次发射可携带15万千克(150吨),必将彻底改变经济模型。
令人瞩目的是,SpaceX以54.4%的发射占比实现了87.5%的载荷运量占比,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高性价比。这种效率源于可重复使用技术和高效的星链部署策略,使其在商业航天领域遥遥领先。不过,SpaceX压倒性优势也让一些人担忧:87.5%的超高占比让轨道运量集中在单一玩家身上,定性为行业垄断也不为过。未来部署至少1.2万颗星链,更是对低轨空间管理构成巨大压力,甚至不排除引发「凯斯勒综合征」风险,可能导致碎片连锁反应。而这些言论背后不乏有竞争对手或马斯克政敌的影子。
●不缺挑战者,但缺有效挑战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以12.52万千克(125.2吨)载荷位列第二,展现出强劲潜力。旗下长征系列火箭,尤其是新型长征八号,用于满足中低轨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与中高轨商业发射市场的需求。然而,低披露率(6.9%)暗示未公开的军事或商业发射,实际发射运量可能远超预期,凸显中国航天的发射雄心。
联合发射联盟依靠火神半人马座(Vulcan Centaur)为NASA和五角大楼提供稳定服务,贡献3.08万千克(30.8吨),但每千克约1万美元的高成本限制了竞争力。俄罗斯航天局受技术瓶颈和制裁拖累,几乎止步不前。2023年月球25号失利暴露多处短板,1.46万千克(14.6吨)载荷量难以再称其为航天大国。欧洲阿丽亚娜航天的阿丽亚娜6号2025年首飞成功,送入4786千克(4.8吨),不但发射频率过低(仅有2次),而且发射价格过高(至少1亿欧元)。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火箭实验室分别以2250千克(2.3吨)和1142.2千克(1.1吨)占据小众市场,专注小型卫星和科学任务。
新兴玩家如德国伊萨尔航天首次发射光谱号火箭告败,反映行业进入壁垒之高,哪怕是在现代火箭诞生地。火箭实验室凭借10发蓝色起源今年初首飞新格伦(New Glenn)成败各半,第二飞被稳健作风推到今秋,甚至第四季度都有可能。至于见证一级成功着陆回收,恐怕需等三年五载。

●全球航天新格局
2025年上半场关键数据揭示了一个双极化的航天格局:SpaceX商业霸主与中国航天的国家驱动崛起。美国和中国正加紧部署对低轨的主导权,欧洲和俄罗斯日益边缘化。阿丽亚娜航天需提升发射效率,俄罗斯航天局则需更新换代。印度、日本专注国内需求,全球份额非常有限。
经济层面,全球发射热潮正推动空间经济迈向5000亿美元(空间基金会估算),卫星互联网和地球观测是主要驱动力。然而,轨道资源尤其低轨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2024年全球航天成功发射258次,部署2270个卫星/载荷,总载荷质量为2539.3吨(Jonathan McDowell统计数据)已经显著挤占低轨资源,2025年发射规模激增进一步加剧压力。航天分析师预计全球发射超300次、部署载荷超3000个、载荷质量突破3000吨。
2025年发射热潮预示着航天行业将迎来变革十年。一旦星舰全面投入使用,SpaceX年载荷可能在2030年直逼10000吨。随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扩张和中国商业航天的增量可能使其载荷翻倍,中美太空竞争态势愈加显著。更多挑战还在于轨道碎片、无线电频谱分配、月球及深空任务等国际阵营暗战。SpaceX和中国航天正在重新定义可能的边界,但全球航天界必须确保太空这片最终疆域对所有人开放。

关键信息索引:
Next Spaceflight数据集
空间基金会2024年第四季度报告
SpaceX launches in 2025
2025 in spaceflight on Wikipedia
The Space Report 2024 Q4
Jonathan McDowell's Space Statistics - LaunchesX
X平台用户@dpoddolphinpro、@FinTrending、@Anime_lover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