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跨越1500公里山海的广东省惠州市与贵州省黔西南州,携手构建了全方位协作体系。5年来,惠州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民生情怀,聚焦黔西南州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和望谟7县(市)发展需求,通过资源互补、产业共建、民生共享,绘就了一幅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数据见证情谊:5年来,惠州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7.7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95.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724个,为黔西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谷雨时节的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蔬菜基地,田垄里翠色欲滴的尖叶菜心在晨光中摇曳,工人们动作利落地采摘、分拣,冷链货车往来穿梭。24小时内,这些蔬菜便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

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蔬菜基地
“过去基地只有300亩,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技术落后、销路不畅,蔬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是常有的事。”贵州蔬菜集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先涛指着智能水肥灌溉系统满是感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不仅派驻技术团队全程指导,还牵线对接大湾区的订单。如今基地规模扩大到1400亩,通过轮茬复种年种植面积超4200亩,亩产翻了两倍,成了对接全国市场的‘金篮子’。”
基地工人潘登美谈及这些年的变化,也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咱们基地规模小、产量低,销售渠道也窄,蔬菜根本卖不上好价钱。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大力帮扶下,阳方社区种植基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产量也跟着提升,订单更是直接送到家门口,收入比过去多了好几倍!”

村民在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的蔬菜基地采收菜心
帮扶结对子,产业旺路子。阳方社区蔬菜种植基地发展精品蔬菜种植,使得贵州大山的新鲜蔬菜能够迅速运抵粤港澳大湾区餐桌,这只是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与黔西南州安龙县大力实施产业协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贵州昌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AC电源线、数据线、LVDS屏线、智能设备及家用电器周边连接线等线束的企业,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常年订单不断,远销海内外各地。自2023年8月仲恺·安龙共建工业产业园正式开园后,该公司便成为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入驻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园区的功能配套与良好环境,为企业增添了发展的信心与底气,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的生产项目。

贵州昌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我们搬到这里,年产能会增加到1500万套,能够解决500多人的就业。入驻工业园后得到了更好发展,工业园的配套设施是完善的,包括食堂、超市、住宿等,企业进来后供应链也在持续改善,在这里发展前景很好。”公司总经理胡良平说。
5年来,仲恺高新区与安龙县结下了深厚的“山海情缘”。在产业协作中,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累计达1.6亿元,重点推进实施项目68个,并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约22亿元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区和项目,为安龙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另一头连着发展。兴仁市的孙光梅对此深有体会。早在2008年,她和丈夫前往惠州市博罗县务工,如今夫妻二人在力泰密封厂工作,每月收入6000多元,厂里不仅包吃包住,还聚集了不少兴仁老乡,这让身处异乡的她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同样,免费包机返岗,一站式贴心服务的事迹在惠州市与黔西南州之间温情上演。

免费包机返岗 图/胡文艳
2025年2月4日,在兴义万峰林机场,85名务工人员怀揣着对新年的期待,拎着暖心礼包免费登上了前往惠州的航班。当飞机降落在惠州平潭机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代表早已等候多时,安排好直通车无缝衔接,让务工人员感受到从“出家门”到“进厂门”的全流程贴心服务。
“真没想到,过完年能免费坐飞机去务工,这趟旅程太省心啦!不仅省了机票钱,还不用操心抢票的事,到了惠州还有专车接送,今年我都敢多带点家乡特产出门了。”务工人员吴克香感慨。
惠州市人社部门积极打造“接-送-帮”服务体系,在机场、高铁站安排了接送大巴,由各县(区)人社部门组织乘坐大巴安全返回惠州各企业,实现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精准接送。
免费包机跨越千里,无缝对接直达岗位,惠州市与黔西南州用暖心服务架起劳务协作的坚实桥梁,这不仅是两地资源互补的生动实践,更成为东西部携手共进、共创共享的鲜活注脚。
清晨七点,兴仁市薏仁米产业园的自动化生产线已轰鸣作响。经过多道精密工序加工的薏仁米酒和薏仁化妆品正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各地市场。
“我们与大湾区企业联合研发的生物技术与低温萃取工艺,让薏仁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释放。”产业园负责人指着数字化监测大屏介绍,在兴仁市,一粒小小的薏仁米,在2024年已发展为年产值突破30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并远销东南亚等地区。
“阿婆,您看这是几?”在贞丰县人民医院眼科中心,68岁的韦阿婆术后首次睁开双眼,颤抖着抚摸孙女的脸庞。来自惠州的“光明快车”医疗队,仅用40分钟微创手术彻底终结了韦阿婆被黑暗蚕食的1095个日夜。
“3年了,终于看清娃的脸了!”老人将孙女搂进怀里,情不自禁喜极而泣。
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温一奇在册亨县人民医院为患者做手术 图/册亨融媒
作为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温一奇带领四名医疗骨干进驻册亨县人民医院。到任仅两周,他便为一位深度昏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刀开颅手术。术后,经过ICU与神经外科病区的协同攻坚、精心照护,患者最终实现完全康复。
“我们到册亨县人民医院后,始终围绕‘四个能力提升’目标,聚焦‘五大中心’建设开展传帮带工作。通过手把手带教、规范化培训、科学化指导,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与诊疗能力已实现质的飞跃。”温一奇说。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温一奇和团队累计开展基层医疗业务培训211场次,组织义诊活动46场次,直接惠及6698名群众。如今,册亨县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团式”帮扶的实效正持续显现。
“加油!加油!加油……”
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安龙站)鸣笛开赛,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的上空,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为来自广东、上海等地的120余名桨板选手助威。
南盘江清澈的水面上,选手们挥桨击水、逐浪向前,划出一道道灵动的弧线。

2024年中国百城桨板公开赛(安龙站)
这活力迸发的场景,正源于坝盘村在东西部协作中的华丽蜕变。
2024年,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480万元,坝盘村先后建成1.7公里沿河生态观光步道,铺就5400平方米人工沙滩,增设6座公厕,整治1.2公里沿河河堤。村里创新采用“镇级旅游公司+村级合作社+俱乐部”的组织方式,精心打造桨板运动项目,让水上运动产业在江畔落地生根。
如今,已有28家桨板运动公司、2家竹筏公司在此扎根,以桨板体验、竹筏漫游为主的亲水休闲项目,让坝盘村的热度持续攀升。平日里,每天有近5000名游客前来打卡,旺季时,单日接待量突破15000人。仅4个月时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00万元。

坝盘村
旅游业的红火,让坝盘村焕发出蓬勃生机:82个服务摊位整齐排列,4家民宿、5家农家乐开门迎客,直接带动2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们不仅享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环境,更实实在在尝到了“生态饭”“旅游饭”的香甜。
在黔西南大地上,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坝盘村。惠州市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71亿元,助力共建69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推动村庄底色与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保护等要素深度融合,一个个布依古村落正抖落尘埃,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生机。
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共赢,惠州与黔西南州携手奋进,用4年多的时间书写了新时代“山海经”——
产业帮扶亮点纷呈。共建“7+1+2”产业园,培育普安茶、兴仁薏仁米、贞丰顶坛花椒、册亨魔芋和望谟八步紫茶等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与增收;推动煤电铝一体化、制鞋等资源互补型项目,实现两地优势嫁接;建设瑞龙产业园等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预计提供6000多个就业岗位;开展消费协作,认定38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助力80.36亿元农特产品销售,惠及3万余农户。

贞丰县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 图/贞丰融媒
就业协作成效显著。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助11.9万人稳定就业;构建“前后方”服务体系,设立工作站提供全方位保障;创新激励机制,推出补贴政策并建设稳岗基地;开展441期技能培训,提升1.9万余人就业能力;援建帮扶车间、开发公益岗位,促进超2500人就近就业,多举措织密就业保障网。
医疗协作成果丰硕。通过“组团式”派驻专家“一对一”带教,实现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全方位移植;精准打造特色专科和诊疗中心,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搭建远程医疗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公益救助模式,解决群众看病难题,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医疗队”。
册亨县高洛街道第一小学支教教师为学生讲解 图/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册亨小组
教育领域成绩斐然。推动277所学校与258所惠州学校结对共建,建成10所东西部教育协作示范校与11所“组团式”帮扶试点校;选派150余名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联合举办58期培训,覆盖1.3万人次;开设“惠黔班”帮助477名职校生赴惠深造,让优质教育资源在黔西南落地生根。晴隆县第三中学、册亨县民族中学、望谟县实验高中三所高中经过“组团式”帮扶,2025年本科上线率44.74%、73.39%、74.18%,分别比2022年提升41.90%、32.72%、39.46%,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跨越山海,协作同行。惠州与黔西南州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双向奔赴,正为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欢 通讯员 童钊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社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