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媒7月29日报道,随着中东安全局势持续紧张,韩国总统李在明积极向地区领导人推销“韩式国防装备”,外界对韩国向中东国防出口激增的预期不断升温。
李在明7月22日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首次通话时,强调了“在人工智能、国防等先进产业以及体育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几天前的7月17日,他在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通话时,讨论了国防、核能和绿色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这些通话发生在李在明7月8日宣布,韩国首次设立“国防产业日”后不久,他当时表示政府将“全力支持国防出口,同时避免被贴上军火商的标签”。
“总统似乎正将中东地区因局势紧张而增长的武器需求,视为扩大韩国出口的契机。”一位国防工业高管指出,“随着中东不稳定因素加剧,各国对武器的需求十分强劲。”
战后国家加速军事投入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及行业数据,2024年中东国家国防支出达243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5%。其中沙特阿拉伯以803亿美元位居地区首位,全球排名第七;以色列以465亿美元紧随其后,土耳其(250亿)、阿联酋(240亿)、卡塔尔(144亿)、伊朗(79亿)、科威特(78亿)、伊拉克(62亿)和阿曼(60亿)分列其后。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亲美国家正因伊朗威胁感知而增加军费。专家指出,这些国家不仅关注威慑能力,更着重提升实战能力。“中东国家在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及以伊冲突中,深刻体会到准备不足的后果。”全北大学国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前国防采购计划管理局局长姜恩浩表示,“鉴于中东地缘政治孤立性,韩国国防企业面临的机会正在增加。”
地面武器近四成需更新
中东国家军事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是地面武器,包括导弹、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自行火炮等。由于现有装备老化或维护困难,更新需求迫切。
教保证券3月报告显示,埃及、沙特、阿联酋和伊拉克目前使用的6088辆坦克、火炮和多管火箭系统中,有2350辆(占39%)因老化或维护问题需要更换。这为韩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韩国已向土耳其和埃及出口K9自行火炮,向阿联酋和沙特出口“天舞”多管火箭,向伊拉克等国出口“天弓”-II导弹。沙特和埃及近期对现代罗特姆的K2坦克表现出兴趣,阿联酋则关注韩华航空的K9火炮。
空中力量升级也在推进。韩国航空工业(KAI)正向埃及推销FA-50轻型攻击机,向沙特推销KF-21战斗机,向伊拉克和阿联酋推销“完美雄鹰”直升机。
“韩式国防装备”的优势在于性价比。例如一枚“天弓”拦截弹成本约15亿韩元(约合110万美元),仅为美国“爱国者”导弹(40-60亿韩元)的三分之一左右。
韩国大邱大学军事学教授金基元表示:“美国地面武器供应有限,部分高端战机对中东而言可能性能过剩。韩国装备政治附加条件少,且提供技术转让和本地生产等选项,对买家极具吸引力。”
谈判中的隐忧
尽管兴趣浓厚,但国防企业警告中东市场存在谈判周期长、决策反复等风险。韩国航空工业自2009年起推进与阿联酋的教练机项目,2022年却输给中国L-15。
“曾有王室成员在谈判最后阶段推翻决定。”一位国防官员透露,“长期谈判会打乱生产计划,推高固定成本,因此必须谨慎推进。”
(原文标题:As tensions rise in the Middle East, Korea spies opportunity for K-defense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