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烽烟散尽八十载,青史长铭抗战魂。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青龙报道》与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联袂推出《烽火记忆》特别专栏。专栏以尘封的珍贵史料为经纬,以鲜活的口述实录为注脚,全景式铺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青龙儿女浴血山河、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让我们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谱写青龙“赶超跨越”辉煌篇章。
日军暴行
——甸子沟惨案
甸子沟位于祖山北麓的梯子岭脚下,发源于牛心山的山泉穿村而过。抗日战争时期,村南的靴脚沟是凌青绥联合县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43年初,地下党组织在这里建立了村政权,组建了民兵自卫队。这些朴实的山里人白天务农,夜晚就活跃在敌占区的交通线上:他们扒铁轨、拆桥梁,割电线、埋地雷,让连接牛心山与义院口的日军运输线时常瘫痪。
1944年1月7日凌晨,义院口据点的500多名日伪军借着夜色包围了甸子沟。天还没亮,急促的砸门声和狗吠声惊醒了沉睡的村庄。敌人挨家挨户搜查,将130多名村民驱赶到村东的打谷场上。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风中,老人们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妇女们用单薄的围裙裹着襁褓中的婴儿,青壮年赤着脚站在冰碴子上。
日军中队长杜边戴着白手套,用指挥刀挑起一位老人的下巴:“良民们不要怕,只要说出谁破坏皇军的公路,谁给八路军送粮食,大大地有赏。”翻译官的话音未落,人群里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那是不足两月的贾小柱被冻得直抽抽。村民们沉默着,130多道目光像淬了冰的利箭,刺得鬼子兵不敢直视。
杜边的脸瞬间扭曲,他抽出军刀指向人群:“不说?那就让你们看看违抗皇军的下场!”日军士兵冲进人群,揪出贾振富、贾保明等9名青壮年。棍棒雨点般落下,皮靴踢断了肋骨,刺刀挑开了棉衣。但这些硬汉咬碎了牙,没有一个人求饶,更没有人开口。
正午时分,太阳惨白地挂在天上。鬼子将9人驱赶到场院西侧的土坎下,强迫他们跪成一排。杜边的战刀在空中划出寒光,随着“砰”的枪响,22岁的贾振富栽倒在血泊中。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当第九声枪响过后,9具尸体像被砍倒的高粱秆,倒在结着薄冰的土地上。
这场屠杀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村民贾保林、贾振义被带走时,他们的妻子抱着孩子追出村口,被鬼子用枪托砸得头破血流。一个月后,这两位抗日积极分子被秘密杀害于义院口据点,尸体被扔进了深谷。
惨案发生后,甸子沟幸存的青壮年连夜加入了八路军武工队。他们带着复仇的怒火,在梯子岭设伏炸死日军指挥官,在牛心山据点周围埋满地雷。据史料记载,从1944年到1945年,甸子沟民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7次,摧毁日伪碉堡5座,缴获枪支80余支。
甸子沟惨案是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平民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缩影,它揭示了侵略者的残暴本质,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极端困境中坚持抗日的不屈精神。这一惨案已成为如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
来源:青龙报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2/152553962.jpg" alt=""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