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出门进站。在青山绿庭社区,“幸福”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切实体验。社区党总支秉持“空间共享、资源联动、服务共暖”的理念,精心打造覆盖全龄段的“幸福阵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2/133156772.jpg" alt=""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2/133156492.jpg" alt="" />
“1+N”空间共享,构筑便民温馨家园
社区入口的“清凉驿站”已然成为城市奔跑者的能量补给站,常备凉茶、饮用水,空调全天开放,成为了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避风港”。一位满身是汗的外卖小哥灌下半瓶矿泉水,笑着说:“这驿站开得太及时了!歇十分钟,浑身又有劲了!”步入青山绿庭一区青倾驿站,棋牌碰撞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70岁的于香艳阿姨正与老友对弈,她说:“我每天雷打不动都要来下两局!儿女都忙着工作,这里就是我们的社交圈。”这里不仅是棋牌娱乐空间,社区还整合了便民理发、血压监测等服务,不定期化身长者的“一站式”生活服务站。
每周三晚,辖区源点LiveLab中庭会变身为公益影院。近期热门的苏超赛事在源点2楼平台进行线下直播,更是吸引了百余名居民前来围观。有人自带小板凳,有人站着看得入神。一位居民感慨地说:“没想到逛街的时候还能看苏超!”社区联合商场打造的“文化共享空间”,实现了商业资源对社区精神生活的反哺,真正做到“逛街带娃两不误”。
资源共享,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社区治理绝非单打独斗,而是各方协同合作的和谐乐章。青山绿庭社区党总支搭建资源枢纽平台,促使分散的力量汇聚成强大的服务合力,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大幅提升服务效能。
社区充分发挥党总支核心引领作用,积极与辖区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签订共建协议,梳理形成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医院提供每月义诊档期,学校认领暑托班课程,律所开设法律咨询专窗,实现资源按需流动,避免“服务空转”。
暑期,社区与辖区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开展科普研学、与江阴农商行开展“小小银行家”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精准服务。社区二楼活动室里,30名孩子写作业、学绘画、做科学实验,居民杨洪指着女儿的手工课作品,满脸欣慰地说:“孩子放暑假,我们最发愁了,现在社区把问题全解决了!” 课程表上清晰地罗列着,上午安排志愿者老师作业辅导与安全教育,下午开展非遗剪纸和体能训练,有效破解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
服务共暖,点亮全龄幸福心灯
服务的温度,关键在于深入人心。青山绿庭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核心需求,让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贴心的关照。周末,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变身充满童趣的 “亲子乐园”,精心策划的绘本共读、科学小实验、亲子运动等系列活动,为学龄前及低年级儿童家庭提供高质量的陪伴空间,助力孩子快乐成长,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一位经常参加亲子阅读活动的妈妈感慨:“社区活动让我们拥有专注陪伴孩子的时光,孩子开心,我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健康养生、反诈防骗等问题,社区开设“银龄课堂”。课程内容贴合实际,包括智能手机 APP 应用教学、常见慢性病自我管理、金融防诈骗知识讲座等。居住在青山绿庭一区的陈玉仓老师热爱摄影,学会使用手机 APP 制作视频后激动地说:“这课开得太及时了,感觉跟上了年轻人的节奏!”
晚上7点,“源点青年夜校”灯火通明。非遗绒花课上手指翻飞,隔壁书法班正讲解下笔技巧,青年朋友们纷纷表示:“白天上班,晚上还能学技能,这才是理想的生活!”源点青年夜校已然成为年轻上班族的“社交新据点”。
从清凉驿站的一杯水到青年夜校的一盏灯,从党员清扫的一把扫帚到银龄课堂的一部手机,这些微小场景汇聚成青山绿庭社区的幸福拼图。“让幸福像氧气一样自然存在”,青山绿庭社区正将这一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吴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