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这次学聪明了,决定先不跟特朗普签协议,还要求美方尽快办成一件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自特朗普高调宣布美日达成“历史性协议”后,双方至今都未签署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
而这就使得美日协议里的细节,成了各说各话的事,另外,这一“口头协议”的模糊性,也让外界质疑协议的实际效力。
对此,日方近日主动出面解释,其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对外强调,日本现在最上心的头等大事,是想让特朗普尽快把15%的关税定下来,之后再看有没有必要弄份正式文件。
在他看来,没真正见到实实在在的关税优惠,签再多纸都是空谈。
与此同时,石破茂也表示,美日两国达成的关税协议仍存在诸多未明确的细节,目前暂不计划就该协议发表联合文件,这无疑是在给达成的协议踩刹车。
这么看来,这份协议确实可能只会停留在口头层面,而石破茂想对美采取“以拖带变”的缓兵之计。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
一方面,日方不签书面协议,估计就是不想把对美的所有承诺都钉死在纸面上。
就比如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美方已经把这笔钱当成了“提款机”,明说收益的90%得归美国所有。
然而,日本则强调钱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实际利润分配将根据各方贡献度及风险承担情况而定,政府实际掏的可能就1%到2%。
这就不难理解为啥日本不想把协议写成正式文件了,一旦落笔成文,美国必然用协议条款逼日本就范,而保持口头状态,日本估计想在投资比例、利润分成等细节上继续周旋。
另一方面,日本也摸透了美国的性子,之前就有参与过谈判的学者说,就算签了协议,美国也可能说翻脸就翻脸,何必费劲把自己的义务写那么死?
不签协议,反而能保留更多周旋空间,趁着关税暂时降下来的这段时间,再跟美国讨价还价,争取更多好处。
有意思的是,赤泽亮正还特意提了一嘴,日本在半导体和药品领域,得自动享受美国给其他国家的最低关税待遇。
也就是说,哪天美国跟别的国家谈成了更低的税率,日本也要“搭便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关税实施具体日期上,美日就出现了分歧。
日本强调,15%对等关税的生效时间为8月1日,可美国政府公布的协议文件中却没有明确实施日期。
这种分歧让石破茂不得不绷紧神经,若关税优惠迟迟落不了地,达成协议也等于白搭,也难怪日方想要特朗普先办成一件事:尽快落实15%的关税协议。
但外界担心,没白纸黑字也有风险,保不齐美国哪天就不认口头约定了,美财长贝森特已经放了狠话:要是日本不兑现承诺,关税立马涨回去。
这意味着日本正走在钢丝:签了,怕被协议捆死;不签,又怕特朗普随时不认账,关税优惠成了泡影。
不过,特朗普撕毁协议的例子也并不少,石破茂估计也清楚这一点。
总之,对于日本而言,此次谨慎对待协议签署,也是在权衡利弊后的选择。当然,日方这也是在赌,赌美方暂时没空较真,赌自己能在拖的过程中遇到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