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儿童手表SIM卡被“盯”上了,eSIM能否破局?
2025-08-12 11:19

电诈分子把魔爪伸向了小学生的电话手表。近日,湖南怀化警方破获一起令人震惊的电话卡盗用案。不法分子在学校门口,以“手机没电,借你打个电话”为借口,专门向小学生下手,骗取配置在儿童电话手表中的SIM卡,并迅速将其插入用于电信诈骗的设备中开展作案。

短短一日,该团伙便“搞到手”20张实名电话卡,不是通过地下黑市,不是技术破解,而是直接从毫无防备的孩子身上“骗”来。

一时间,社会哗然。一个原本属于安全、陪伴、守护意义的儿童智能终端,竟然成了诈骗分子的“备用弹仓”。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是电话手表“被盯上”?而在此背景下,正在逐步普及的eSIM技术,能否为“断卡”治理提供真正的“破局点”?


ntent="t" style="color:#ADD5FF;font-size:39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54px">01

ntent="t"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电诈“黑卡”链的终端困境



湖南怀化这起案件并非孤例。根据警方通报,该团伙成员有计划地蹲守在学校门口,挑选佩戴电话手表的小学生,谎称手机没电借用打电话,在孩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拿走手表迅速拆解,取出SIM卡即刻用于诈骗行为。警方在侦查中发现,这些卡随后被插入特制设备,向全国多个地区的用户拨打诈骗电话,冒充客服、公安、银行等身份,实施精准电信诈骗。

为何诈骗分子会如此费力地“骗”SIM卡?

其实背后正说明,随着全国“断卡”行动持续高压推进,传统“买卡、租卡、养卡”的灰产链条已被严重破坏,诈骗集团的“卡源”出现了严重枯竭。

过去,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批量获取实名电话卡,包括农村营业厅、线下“黄牛”,甚至通过非法贩卖身份证开卡。ICT行业资深分析师金峰表示,电诈本身已经形成产业链,收集身份证,进而办理电话卡、银行卡,用于非法用途,已经形成产业,为此在刑法上,特别有“帮信罪”的罪名。

但现在,实名制系统日趋完善,大批“高危卡”被停用,涉诈号码一旦出现异常即可被平台识别拦截。以至于,诈骗分子不得不“转战末端”,从最易欺骗的“边缘人群”,如儿童、老人、农村用户中“骗卡”。

而这也恰恰证明了“断卡”治理的有效性,犯罪分子被逼到了“出奇招”的边缘。

自公安部牵头开展“断卡行动”以来,打击电诈已从“打电话人”转向“打电话卡”。整条灰产链条包括开卡人、买卖中介、卡商、设备方、技术支持、下游诈骗话术组织等,都被纳入打击范围。三大运营商配合公安机关建立了“涉诈号码库”,AI风控系统也开始实时扫描异常通话行为。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4万起,抓获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其中诈骗集团幕后“金主”、头目和骨干570余名,狠狠打击了诈骗分子嚣张气焰。同时,2024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全力推进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工作,累计下发资金预警指令183.8万条,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46.9亿次、短信33.7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1181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

但治理越向纵深推进,风险也变得更加隐蔽。一是副卡问题仍然存在。一人名下多个号码,部分家长为孩子办理的副卡缺乏实名绑定或长期未登录监管平台,成为“盲区”。二是“捡漏”卡源在流动。部分偏远地区、违规营业点仍存在“变相代办”行为,或通过快递办理等方式降低实名审核质量。对此,金峰也表示,部分基层运营商管控松懈,着眼于完成指标的要求,采用后台名义实名、批量开卡的方式。据传,其中部分卡直接批量流入电诈分子手中。三是多终端切换滥用风险上升。诈骗分子将一张卡多次插入不同设备,规避风控识别。

这正是儿童电话手表成为目标的原因之一。设备与卡片绑定松散、监管标准不统一、部分低端产品无法接入运营商风控系统,使其成为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金峰认为,电话手表中基本使用的都是实体SIM卡,为标准套餐(手机+流量+短信),可以在手机、卡池等设备中使用的。同时电话手表的用户主要是小学生,相对单纯,比较好骗,所以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业内专家付亮表示,实体卡转移有清晰的路线,此类诈骗的破获,不应停留在抓获盗窃手机、手表、手机卡的罪犯上,而是应迅速出击,破获实施电诈的犯罪团伙。

这也提醒我们,断卡行动的“水位线”已经逼近通信网络的“末梢神经”,而要真正封堵所有漏洞,技术手段的升级已成当务之急。


ntent="t" style="color:#ADD5FF;font-size:39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54px">02

ntent="t" style="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text-align:center">eSIM破解“卡源问题”

ntent="t" style="color:rgb(255, 255, 255);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text-align:center">的新路径



所谓eSIM(嵌入式SIM卡),是一种内置在设备主板上的可编程芯片,用户无需插入实体SIM卡,只需通过扫码或远程配置即可激活通信服务。近年来,这一技术已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物联网终端中快速普及。

从反诈角度来看,eSIM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一是不可物理拆卸,杜绝“偷卡”问题。 相比传统SIM卡易拆卸、易转移的特点,eSIM无法“物理换号”,诈骗分子无法再像怀化案那样“骗完即用”。

二是远程激活+集中管理,便于快速封禁。eSIM支持运营商平台统一配置与远程销号,一旦发现异常使用,可以实时停用而无需等待人工干预。

三是设备+号码强绑定,利于身份溯源。通过终端识别码(IMEI)与eSIM配置强绑定,可以形成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提升风控模型的准确性。

四是更易接入AI监测与风控系统。eSIM平台本身就是数字化管理体系,便于运营商在号卡管理中嵌入行为分析、风险预判等智能能力。

以儿童手表为例,如果全面采用eSIM方案,家长无需再为孩子单独办卡,而是通过主号远程开通副号,号码自动绑定在终端设备,设备异常开机、换人使用、切换网络等行为都可被实时识别并预警。哪怕诈骗分子“偷走手表”,也无法“读卡用卡”。

金峰认为,相比较实体SIM卡,eSIM卡采用了手机号码与终端绑定的方式,由此提升了犯罪分子获得和使用SIM卡的成本。例如,在实体SIM卡中,电诈分子可以拿着收集来的身份证去办理多张SIM卡;但eSIM卡模式下,需要购置多台设备,才能获得相应数量的卡。

又例如,实体SIM卡被断卡后,直接换一张即可;eSIM卡若采用强监管,则可能将手机亦作废。因此,eSIM卡能够提升“断卡”的成效。

这意味着,eSIM或许真的能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


ntent="t" style="color:#ADD5FF;font-size:39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54px">03

ntent="t"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但eSIM真能“破局”吗?



尽管eSIM展现出“未来之光”,但在现实中,它距离真正承担“断卡破局者”角色,还有一段距离。

首先是落地速度慢。虽然近期中国联通上线eSIM手机业务开通页面,成为中国运营商首次明确在官网对eSIM手机业务的商业化进行正面回应,打破了过去一年多国内手机eSIM业务按下“暂停键”的沉寂。不过截至2025年中,全国支持eSIM的2亿台活跃设备仍然是集中于高端手机与部分智能穿戴设备。大量入门级儿童手表仍采用传统SIM卡,部分品牌甚至未接入主流运营商平台。

其次是境外平台风险难控。在海外,有些“eSIM市场”平台允许用户在线注册号码、下载配置文件,并不受国内实名制与反诈系统管理。这种“灰色eSIM卡”已成为部分跨境电诈团伙的备选方案,“境外注册、境内落地”,绕开国内风控。

最后是平台治理标准尚未统一。目前eSIM在不同运营商间配置标准、风险预警机制、终端兼容性存在差异,尚未形成“全国一张网”的管控能力。

此外,“设备共享”模式也带来身份模糊问题:例如,一个eSIM手表可能被多个家长轮流设置使用权,造成溯源困难;或者家庭组网内多个终端共享副号,风险行为不易判别。这意味着eSIM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代表的是通信生态从“插卡即用”走向“云端可信”的治理逻辑升级。

要真正实现“eSIM助力断卡”,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在监管层面,建议将eSIM管理纳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细则,推动平台备案、实名认证、异常使用通报等工作机制建设;在运营商层面,构建eSIM卡号信用评分系统,与用户身份、使用行为、社交连接、金融交易等数据交叉验证,建立动态风控模型;在技术企业层面,统一eSIM反诈接口标准,推动芯片厂商、终端厂商、系统平台形成“号-人-机-行为”四位一体验证系统;在国际合作层面,与境外eSIM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与联动打击机制,防止“技术出境、风险回流”。

最重要的,是要让公众理解、信任、主动选择eSIM作为更安全的通信选择,而这需要通信企业在产品、服务、宣传上更加用心。


ntent="t" style="color:#ADD5FF;font-size:39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54px">04

ntent="t"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儿童设备如何“守住入口”?



相比eSIM系统性治理的复杂程度,儿童智能设备的安全管理看似简单,却是一“不容忽视的治理短板”。

当前我国儿童电话手表市场庞大,据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存量将突破7000万台。然而监管层面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量三无、低价手表仍通过电商或线下渠道流通,缺乏通信安全模块和接入风控机制;

二是开卡渠道多样但不透明,部分品牌仍允许通过线下非实名卡快速接入;

三是与运营商系统脱节,许多手表厂商并未接入号卡风控白名单机制,无法被实时监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推动儿童智能终端全面采用eSIM方案,与运营商平台直接对接,实现“一机一号、一号一人、一人一实名”的闭环。

其次,构建“儿童通信安全白名单系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专属号段、接入白名单、使用异常报警、跨设备登录限制等功能模块。

再次,鼓励厂商开发“反诈预警模块”,如异常切卡提醒、设备离线报警、异常拨号限制等功能,实现端侧风控前移。

最后,建立“家长远程控制+实名账户同步”的管理机制,让家长成为风险识别的第一道防线。

一旦儿童设备端的漏洞被堵住,诈骗分子“找卡”的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ntent="t" style="color:#ADD5FF;font-size:39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54px">05

ntent="t"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6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2px">写在最后



儿童手表SIM卡被“盯上”的事件,背后并非一场简单的诈骗,而是“断卡”行动成效下的犯罪退守现象——卡越难得,犯罪越疯狂。而eSIM的崛起,带来了可能的“断卡再升级”。它不是“灵丹妙药”,但却具备从根本上改变诈骗逻辑的可能性:不再是“谁拿到卡谁能打电话”,而是“谁经过合规授权,才能发起通信”。

未来,SIM卡与其说是一个“实体通信钥匙”,不如说是“网络身份的信用凭证”。每一次通信连接,都是一次信任认证。

而让这份信任不被滥用、不被盗用、不被玩弄,是我们这代通信人与治理者必须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


责编/版式:王禹蓉

: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最新文章
文网文申报材料提交
  申请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应当采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设立互联网文化单位申
守护高温下的劳动者|工会贴心“凉策”直达高温一线
近几日,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盛夏的“烤”验在全国多地同步上演!入夏以来,为守护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健康,全国各
仁心仁术护“胃”健康——记胃病专家宋金玲医生的创新诊疗之路
胃病要看人下药。宋金玲的诊室里,胃镜检查报告和中医脉诊枕总是并排放着。她接诊时有个特别的习惯:先让患者把双手平放在脉枕上
福州检察:优秀案事例“打样” 让“海上福州”更蔚蓝
《深海绣花针》《老人与海》《潮汐之间的守护》……一个个醒目的标题背后浓缩着一则则生动饱满的涉海检察办案故事。近日,福州市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第三集《合力制胜》
当下一场战争来临如何制胜强敌?他们在一场场联合演训中锤炼取胜能力这些细节罕见披露↓↓△第三集《合力制胜》国防大学如何培养
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
原标题:上半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日前举行扩大会议,介绍了上半年上海市
40元咖啡接连“败走”中国,谁还买单?
“星巴克的祖师爷”败走中国? Peet's Coffee皮爷咖啡(下文简称“皮爷咖啡”),这个“星巴克的祖师爷”,最近频繁陷入倒
藏不住了!海盐有个“世外桃源”
永兴村文溪坞如今,随着新兴业态的持续集聚与文旅融合的深度探索,这个海盐初代热门景点正破茧重生,在青山绿水间续写“桃源新篇
诚意药业获国投证券买入评级 神经酸管线有望打开脑健康市场空间
近日,国投证券发布(603811.SH)深度研报,首次覆盖公司并给出买入评级。国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公司核心产品盐酸氨基葡萄糖胶
外展开放!联发新青年战略作品——联发雨花新澍正式亮相
近日,联发落子南京的首个新青年产品——雨花新澍城市展厅正式对外开放,雨花客厅现场人气火爆。突破市场空白的建面约69㎡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