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特朗普不顾多方反对,毅然决然地将争议极大的“大而美”法案强行推进到公众视野。当时这一举动就引发了广泛热议,如今1个月过去,这份让西方媒体“头皮发麻”的法案,其效果开始逐渐显现,只是这效果的“对象”却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
日前,英媒《经济学人》罕见地用“不可动摇”来形容该法案带来的影响,甚至抛出“特朗普正‘让外国再次伟大’”这样引人瞩目的观点。这份“大而美”法案取消了包括清洁能源税收抵免、电动汽车购买税收减免等多项优惠政策。原本就面临融资困境的美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这份法案的冲击下,更是“如履薄冰”。按照外媒的说法,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已然正式步入“至暗时刻”,众多相关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前景一片黯淡。
《经济学人》明确指出,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大而美”法案将进一步巩固外国在电动汽车市场及众多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特朗普在制定该法案时,特意扩大了“外国实体”的范围,试图将外国企业排除在清洁能源补贴之外,以此遏制外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现实却与他所期望的大相径庭。在太阳能、蓄电池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大部分供应链环节早已被外国企业牢牢掌控。即便美国出台这样的法案,也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这一产业格局。
美国在清洁能源产业政策上的这一系列操作,暴露出其决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强大的政府体系和专业的智囊团,本应为国家制定出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但在这一事件中,却被非专业的高级政客为了短期利益所左右。这些政客没有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仅凭一时的政治考量就做出决策,最终导致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陷入被动局面。他们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本土相关产业的利益,也让美国在全球清洁能源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强大的政府体系和智囊团,被非专业的高级政客为了短期利益而成功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