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尚回收”是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综合性服务平台,市民不仅可以方便地投放可回收物,还能获得一定报酬“变废为宝”。然而,年近七旬的张阿姨通过“新民帮侬忙”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她带着一包旧衣服去投放,结果连走3个回收点均被“拒之门外”,大热天里不仅累得够呛还白跑多趟。“说好的便民回收为何使用起来这么难?”
旧衣投放
三次被拒
家住普陀甘泉地区的张阿姨告诉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之前“沪尚回收”来小区做过宣传,身边不少居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回收平台,家里的旧衣服、易拉罐、纸板箱这种可回收物不仅可以预约上门回收,也能自行投放,根据重量获得一定的“报酬”。张阿姨所住的小区附近,就设了好几个智能回收点。
上月初,张阿姨带着一包旧衣物去自行投递,没想到连吃“闭门羹”。张阿姨讲,自己先是去了靠近地铁7号线新村路站的一个点,结果走到一看大门紧锁,根本无法进入;然后又走到第二个点,在甘泉路靠近双山路,但这里进入需要扫码操作,自己折腾了半天不会用,也进不去;第三点在黄陵路靠近甘泉路,总算可以走到跟前,但是机器一直提示“已满”,根本无法操作。“上面显示已经有两周没有清理过,里面都装满了,新的东西根本没法投递进去。”
第一个点大门紧锁
第二个点扫码困难
就这样,张阿姨连走三个投递点都是无功而返,过了几天不甘心,又去查看了一遍,结果仍然没有改变。张阿姨认为,既然是便民设施,就应该让它们发挥实际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
记者体验
接连碰壁
“沪尚回收”所设的智能回收点到底运转如何?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前往现场实地体验。
根据张阿姨提供的信息,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首先到达了位于7号线新村路站2号口附近的“岚皋路876号青立方小青柑惠民回收服务点”。该回收点在小程序上标注的营业时间为9:00至17:00,然而当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于15:45左右抵达时,却看到服务点大门紧闭,玻璃门上挂着一把U型锁,内部无人值守。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室内设备较新,但现场既无工作人员值守,也未张贴任何暂停服务的通知。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再次通过“沪尚回收”小程序查询该点位,并未标注“临时关闭”或“暂停服务”等提示信息。
点击后才能看到服务点功能
接着,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来到第二个点位“甘泉路654号蓝鲸湾惠民回收服务点”,此处也是大门关闭,入口处没有张贴“如何进入”的教程。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在扫描门上的两个二维码后发现分别是“沪尚回收”及“蓝鲸资源再生”的微信小程序,但完成注册后依旧无法开门。经过仔细查寻,终于在一根柱子的侧面找到了第三个二维码和标着“进门扫码刷卡在这里哟”的指示牌。扫码之后,又要进入小程序,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小程序内的开门功能。这一套流程,即使年轻人都需摸索多时,对手机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整个过程,现场也找不到任何人求助。
柱子上才找到开门办法
随后,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找到第三个点位“甘泉路街道黄陵路智能回收箱”。此处回收箱的可回收物选项总共有五个,其中“纸类”“塑料”“织物”均处于满溢状态,无法使用,且屏幕显示这三个投放口的上次清运时间距离当天已经过去了9天。
一月投诉
就超30件
便捷性是“沪尚回收”官方宣传的一大亮点,通过小程序,市民可以轻松查看附近的可回收物“交投点”。在“自主交投”模式下,可查看附近500米内、1公里内、2公里内和3公里内的回收服务点信息,方便市民按图索骥自主投递。然而,不少市民指出,这些点位信息存在“标注不清”的情况,容易给人造成误导。
市民张先生表示,他按照“沪尚回收”小程序的指引来到了一处“回收服务点”,而现场并没有可以通过投递可回收物获得“报酬”的智能回收箱,实际上只是一个常规的小区垃圾回收点。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这些回收点呢?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记者经过多次实地探访,终于搞清了其中“奥秘”,判断某一点位是否有“交售”功能,除了需要点开查看底部的“服务介绍”外,还可以观察该点位是否带有一个深蓝色的图标,带有该图标的点位才能“交售”获得报酬。但在小程序使用界面并没有对该图标的解释说明,也没有对不同功能回收服务点的分辨方法,这对于不常使用该小程序的市民来说,确实分辨不清。
带有蓝色图标才有“交售”功能
来自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数据统计显示,仅7月份,关于“沪尚回收”的投诉就超过30件,其中包括预约上门无人应、服务点长时间不开放、智能回收箱使用不便等。为此,市民呼吁,“沪尚回收”作为政府打造的对可回收物进行统一回收的服务性平台,应该切实做好便民服务,针对市民反馈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优化升级。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李晓明 银然
摄影 | 李晓明 银然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
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有困难上腾讯新闻
找【新民帮侬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