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在沙特阿拉伯沙漠
“你一个女生,怎么一个人出来旅游呢?”
刚转行做风光摄影师时,25岁的姚璐常会被人问到这个问题,那正是对世界还充满好奇又具备独自旅行能力的年纪。每当她坐着硬座火车穿行在中国大地,徒步、扎营,举着相机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景色时,无论在中国的西北、东北还是西南,哪怕和其他摄影师站在同一个观景台,也常有一些陌生男摄影师走来,直接“指导”她如何拍摄。
那几年,姚璐总要面对这些提问和指点,这也让刚准备好拥抱世界的她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女性身份所隐含的限制,因此对性别偏见产生了兴趣。
摊开世界地图,中东吸引了姚璐的注意。那时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中东国家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埃及、黎巴嫩、约旦、伊朗、叙利亚都位列倒数。在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受制于自身的性别?而在更长的时间里,姚璐对这些中东地名的印象来自于国际新闻中的战争和暴乱,这令她一直好奇,在战乱地区,人们如何维持一种日常的生活?
2016到2020年,姚璐去了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为了深度感受当地的寻常生活,她采用了“沙发客”这一旅行方式,住进了31个陌生的中东人的家里。在这四年里,姚璐常常受制于邻国关系和签证互斥政策,也受制于战争,不得不频繁调整计划。在五次造访中东的旅行中,三度以为自己的旅程结束了。
在中东,她遇上了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第一个安全感满满的圣诞节,也赶上了沙特阿拉伯的变革期,在沙特的大街上亲眼看见了首批女司机。尽管在中东旅行中,姚璐深度交往和交谈的人都来自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较开明的中产家庭,都能讲英语,但在这些相处中她看到了另一面的中东。开始写作这段经历时,姚璐自己也经历了因新冠疫情而无法出门的三年。在《看不见的中东》出版的2024年,整个世界似乎在重新相连。她也再次踏上新的旅程。
姚璐的中东之旅始于2016年7月14日。那天,她坐上了飞往伊朗首都的班机。在德黑兰,她叩响了第一位“沙发主”的家门。
伊拉克巴格达夜市的棋牌摊位
以下是姚璐的讲述:
叙利亚人盛装出席订婚宴,在宴会大厅跳了一晚上的舞
伊朗政府禁止在公共场所演奏音乐,但每逢周五(伊朗一周唯一的休息日)夜晚,就有男青年带着吉他到三十三孔桥下弹唱,琴声和歌声在桥洞中回荡,过路人安静地坐下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