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片纯净的土壤。但社会中一些场所,看似寻常,却可能像隐藏的“暗礁”,悄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哪些地方不该让孩子涉足?法律又为他们筑起了怎样的保护屏障?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说清。
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如KTV等)
震耳的音乐、复杂的人群、酒精与烟草的气息……这里的氛围与未成年人需要的成长环境格格不入。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不良行为诱导,甚至模仿危险举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二、酒吧
酒杯碰撞的声音背后,是酒精对未成年人身体的直接伤害——影响大脑发育、损害肝脏功能,更可能让他们在酒精作用下陷入危险。
同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酒吧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网咖等)
这里人员流动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暴力、色情内容可能乘虚而入。未成年人一旦沉迷,不仅荒废学业,更可能被不良信息扭曲价值观。
法律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
四、电竞酒店电竞房区域
打着“电竞”旗号的酒店房间,常成未成年人通宵上网的“隐蔽角落”,甚至出现管理混乱、安全隐患。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关于加强电竞酒店管理中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专业电竞酒店和非专业电竞酒店的电竞房区域,属于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五、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设备(限时段)
游艺娱乐场所中,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这是因为电子游戏容易让未成年人沉迷,影响学习和生活。但需要注意,未成年人并非完全不能进入游艺娱乐场所,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他们可以游玩场所内其他非电子游戏类的项目。
六、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分级限制)
恐怖、暴力、血腥的剧本情节,可能让孩子对现实产生错误认知。场所需标明适龄范围,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景严禁进入;且除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守护孩子,不只是家庭的责任。经营者严格把关、社会共同监督,才能让法律的“防护网”真正起效。如果发现违规情况,及时拨打举报电话12345,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