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2025年参议院选举前后,日本政坛掀起了一股“围绕外国人做文章”的风潮。从要求驱逐非法外国人,到批评外籍劳动力“抢饭碗”,一系列言论频繁出现在政客演讲、政党承诺和社交平台上。支持限制乃至排斥外国人的政党在选举中取得明显进展,这一现象背后究竟反映了日本社会怎样的心理与结构性问题?
日本政坛出现了一股拿外国人说事的浪潮 ASSOCIATED PRESS - Koji Sasahara
一、“外国人议题”成选战焦点
据NHK于2025年7月16日报道,在选举前的一个月内,社交平台X上与“外国人”相关的讨论帖多达119万条,远超“消费税”(67万条)、“物价上涨”(18万条)等传统民生议题。可见“外国人”成为了参议院选举最具争议性和热度的话题。
各大政党纷纷将外国人问题纳入竞选承诺:
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政客将外国人塑造成社会困境的“代罪羔羊”,借此收割民意与选票。
二、现实与认知的错位:外国人并未“制造问题”
尽管选战中“外国人造成治安恶化”“压低工资”“享受不公平福利”等说法甚嚣尘上,但现实数据却揭示出另一面。
NHK引用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部部长是川夕的数据指出:
同时,NHK调查还指出,“非法滞留外国人不断增加”“外国人享受特殊优待”“外籍劳动力压低工资”等说法缺乏数据支持,基本属于未经证实的网络谣言。
三、日本更需要外国人,而非排斥
讽刺的是,日本对外国劳动力的依赖日益加深:
地方政府对此有清晰认知。共同通信调查显示,86%的地方首长支持引进外国人才;84%的首长表达了对地方“面临消亡”的担忧。
《日本经济新闻》2025年7月报道也指出,66%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外国人口增长有助于改善财政状况,因其在税收和社保缴纳方面可弥补日本劳动力短缺。
此外,访日外国游客在2024年创造8.1万亿日元消费额,跃升为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出口产业。可以说,无论在劳动力还是消费市场上,日本对外国人需求都在不断扩大。
四、仇外浪潮的三大动因
尽管数据说明问题,社会情绪却不跟随理性,而这股“敌视外国人”的风潮,根源可归结为三大因素:
1. 美国极右潮流的输入效应
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政治风格对日本新兴右翼政党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借反移民言论动员选民、赢得大选,日本的参政党等新政党效仿其“日本人第一”的民粹口号,在本次选举中获得大量支持,其它政党也随之“竞相模仿”。
2. 经济停滞带来的替罪心理
日本长期处于“失去的三十年”困局,物价上涨、工资下降、政府债台高筑。民众面对复杂问题难以厘清根源,部分政治人物则利用“外国人夺走资源”这一简单叙事,为民众提供情绪宣泄口——这是典型的“迁怒性集体无意识”。
3.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读卖新闻与NHK的出口调查显示,投票给参政党和保守党的选民中,超过半数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获取选举信息。这类平台往往缺乏信息筛选机制,负面言论与偏见被放大传播,一些真假难辨的内容被当作事实广泛接受。在缺乏深度讨论和主流媒体引导下,“仇外情绪”逐渐沉淀为政治认同。
结语:向“便利的谎言”说不
日本社会正面临人口结构失衡与经济持续低迷的双重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更需要理性与务实,而非煽动性的“他者叙事”。将外国人视为问题根源,不仅掩盖了体制性弊病,更损害了未来发展的潜力。
政治人物若只图一时选票而纵容偏见,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要重建日本社会的信任与共识,首先需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公共讨论,而非借助社交媒体煽动“便利的谎言”。
阅读更多:
编译链接:https://rfi.my/Bt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