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了一款售价3.25元、标注为“足金工艺品”、重32.14克的“百福杯”。收到的商品仅用气泡袋简易包装,密封袋内的金色“百福杯”多处掉漆,露出灰色基底。快递中还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全五星+15字评价+10字追评+晒图3张收藏店铺,截图给客服领取奖励2元”。
随附的鉴定证书标注“含金量99.9%”并备注“金色”。记者随即联系了出具证书的机构,对方明确表示“未查询到相关检测记录”,并强调“正规足金检测需标注检测方法、仪器型号”“32克足金制品不可能3元出售”。
7月3日,记者又购买了一条售价0.39元的磨砂光珠“金手链”。收到的商品无证书、无返现卡片,表面金色涂层用指甲轻刮即脱落,摩擦后露出灰色基底。
另一款售价1元、商品页面显示销量超3300件的“金项链”,其鉴定证书仅在“检验结论”处标注“工艺品”,“贵金属检测材质”栏空白,与商品页面宣传不一致。客服解释称“镀金也算金饰”,当记者问及镀金含量时,对方回复“只是装饰,别太较真”。收到项链后,记者发现项链极轻,约2.3克,吊坠在运输中已被压坏,接口处可见灰色材质。
更离谱的是一款宣称“纯金含量99.9%”,售价0.88元的男士戒指。其标注重量7.88克,记者收货后发现实际仅1.2克。用打火机加热后,戒指迅速发黑、变形,最终熔化成黑色塑料状物质。
从事珠宝鉴定工作10余年的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张女士告诉记者:“足金质地柔软,售价几元连成本都覆盖不了。从掉漆情况看,大概率是普通金属(可能是铁或合金)镀了一层金色漆,所谓的‘鉴定证书’明显是伪造的。”
玉石类商品同样陷阱重重。一款长期占据“礼品畅销榜”第8名、售价0.99元的“天然高贵翡翠挂坠”,商家宣称“7天无理由退货”“全场包邮”“未发货可秒退”,好评率超99%。
然而,记者收货后看到这块“翡翠挂坠”色泽呆板,毫无通透感。经在天津从事玉石生意多年的李先生鉴定,实为“合成翡翠,经染色处理,含有机染料成分,长期佩戴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这种合成染色品,成本最多0.2元,无收藏价值,染料中的重金属还可能通过汗液渗入人体,危害健康。”李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