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理想i8与卡车对撞测试的视频引发热议,大家都看到了。理想回应媒体说全权委托第三方测试,自己没有指定试验场地、设备和哪家卡车,一脸无辜。更无辜被撞的东风柳汽卡车则声明说,对方严重侵权,严重误导和损害公众知情权,涉嫌违反。
我看过数不清的新能源汽车发布会,这些发布会都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碰撞测试。这些测试往往都像好莱坞大片,当然也是厂家自导自演出来的,也是最容易被转发的。从车尾到车头,从车身到电池,怎么撞怎么摔都是“湿湿碎”,不起火不冒烟,撞了还能继续跑。别说碾压大卡车,连都自愧不如。其目的都是为了暗示自家新车无所不能,堪比变形金刚柯栢文。但是,如果你真的信了,亲身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形,你是不是还能真的生猛活着呢?因为,是否改装、是否加固、是否过检、是否载货、场景如何、驾驶状态等等都会极大的影响结果。更别说,追尾钻进卡车底的概率远比正面撞要大得多,为什么不去测试下呢?
世界短跑冠军也不会傻到去和老虎比谁跑得快,要比就在赛场上和人比。今天一个新车撞大货车赢了,那么明天也可以去撞大树、去撞墙、去撞路灯,总之都可以说是真实环境。问题是这些都不是业界认可的测试场景和测试项目。简单来说,因为外部条件的随意性,使得测试环境不可控、试验主体不可重复,数据获取也不全面,那么结论对于提升安全标准来说也是没参考作用。所以讲,自己发明的测试项目都不过是娱乐项目。
无论是最近的懂车帝还是这次的i8与卡车对撞,测试越精彩,反而造成观众越不买。因为人们开始从欢呼变得理性,并且绞尽脑汁去挖视频漏洞了。无论有没有挖到核心,这种和企业传播意图相反的思维,都是公众从盲目向清醒,从蒙昧向戒备的进步。一家车企如果是扎扎实实做车的,还是应该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自觉挑战更高的物理极限,进行国际公认的规范测试,一项项去通关,最后才能树立标杆。因为这样的测试得分才是业界通行的,而不是“周身痕,搵人笨”的。
视频、文|戚耀琪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