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近年来,云南“云菌”产业以质效双升的强劲态势,完成了从原始采集到规模化交易、从“山野背篓”到“世界餐桌”的跨越式发展。昆明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食用菌出口额达2.3亿元,同比激增60.8%,产品远销泰国、越南、柬埔寨、韩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野生菌王国”,云南食用菌适生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野生食用菌资源占世界的43%,占中国的91%,商品野生食用菌占全国的70%以上。据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统计,2024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119.41万吨,总产值472.5亿元(位列全国第二),综合产值突破1100亿元,产业规模持续领跑。
产业的蓬勃发展,源于对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精准保护。云南各地立足地理禀赋,因地制宜推行科学种植模式。临沧市组建护林组,守护野生菌生长环境,推动林地“生菌变金”。云南松茸主产区之一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封山育茸”“包山扩繁”等创新模式,有效增强村民的保育促繁意识,减少无序采摘行为,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动态平衡,为“云菌”金字招牌筑牢根基。

随着牛肝菌、羊肚菌等野生菌人工栽培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化种植,“云菌”产业版图不断扩张,食用菌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亮点产品之一。如今,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大理市、楚雄州等地的松茸因独特风味成为日本民众追捧的“菌中珍品”;楚雄州香肉齿菌颇受韩国消费者欢迎;被欧美各国广为食用的松乳菇和北欧各国喜爱的鸡油菌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云南味道”精准对接全球需求。
旺盛的市场活力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更催生出一系列新兴职业。楚雄州南华县围绕野生菌加工、种植等产业链环节,设立院士及院士团队工作室等各类科研站所6个,探索驯化野生菌品种。同时,精心打造“南华菌工”劳务品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身“菌事业”,变身“种菌师”“采菌师”“收菌师”“销菌师”,走出一条“小菌子、大产业、强带动、惠民生”的特色振兴路。
南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吕玉玲介绍:“截至2025年8月3日,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5961.95吨,同比增长6.38%,交易额73913万元,同比增长8.52%。”
一串串跳动的交易数据,是云南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2022年印发的《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预计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将达180万吨,综合产值12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