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稳住自己:家长心态稳,孩子更安心
1.748呼吸法
7秒钟吸气用鼻子吸气,停4秒,用嘴巴8秒钟慢慢地呼出去。
2.家长要做表率
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家长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比如,让孩子不玩手机,家长在家里也不玩手机;让孩子读书,家长也要读书。
3.家长要信任孩子
家长要相信孩子能成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人,都有向上发展的动力,相信孩子最终是会为自己负责。相信孩子在当下所做的选择。
4.成长自己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反映。家庭生活在多年累积中有很多固化的思维模式。所以,要想孩子改变,父母要开启学习模式,学习家庭教育和性格心理学等。

二、做好沟通:3招让孩子愿意说、听得进
1.学会认真听
孩子说话时,别急着打断、讲道理。记住“听”的关键:用耳朵听完整,用眼睛温和注视,放下手机和杂念,全神贯注。比如孩子说“成绩忽高忽低,好累”,先听出他的焦虑,再回应,而不是立刻批评。
2.多共情,少评判
孩子哭了、发脾气时,别说“这有什么好哭的”。试试这样做:陪他坐下,递张纸巾,说句“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共情能帮孩子释放情绪,心顺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3.用“问”代替“训”
聊天时少用“你怎么又……”,多用“你觉得呢?”“需要我帮什么?”。等孩子愿意说的时候再开口,态度轻松真诚,做他的“聊天搭子”,而不是“审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