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文旅新场景】
夏日傍晚,暑气渐消。
海港区石门寨镇下平山村的星麓营地迎来一天中最富有烟火气的时刻。白色房车群的窗棂透出暖黄色的灯光,中央草坪区的帐篷顶飘起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小溪边追逐欢笑……谁能想到这片网红露营地,曾是“雨季积水、旱季扬灰”的昔日荒地。如今,它以“露营+农业+休闲”的创新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
“以前这儿叫‘荒滩’,除了放羊,没人来。”48岁的营地创始人张庆贺蹲在房车旁回忆。2017年,他抓住乡村游机遇,带领村民用500多车黄土填平了30亩荒地,种上樱桃、苹果、梨树,打造采摘园。然而,2019年开园后,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日均游客不足百人,人均消费仅50元,一度让采摘经济陷入瓶颈。
转机出现在一次考察后。张庆贺发现房车露营成为都市新宠,果断将采摘园升级为“露营+农业+休闲”综合体验区。他保留原有果林,引入房车住宿、帐篷露营、亲子互动等业态,以“轻投入、重体验”模式激活土地价值。
“我们不是照搬露营,而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生活。”张庆贺介绍。
走进星麓营地,原生态风貌与文旅创意巧妙融合:天然小溪打造的垂钓区,游客可以体验“现钓现烹”的乐趣,宠物乐园里孩子们投喂兔子、土鸡,中央草坪的白色帐篷飘着咖啡香,亲子房车配备独立卫浴、电磁炉,共享厨房、星空帐篷等配套一应俱全。小径串联起果蔬采摘、溪谷钓鱼、草坪露营等体验,游客日均停留超8小时,深度感受“乡村慢生活”。
营地火了,周边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每到周末,营地外的农产品市集热闹非凡:野菜、蜂蜜、杂粮面、现烤红薯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一位村民笑言:“去年靠卖野菜和手工制品,增收3000多元。”张庆贺的创新实践,不仅让荒地变身“宝地”,更以“营地经济”为支点,撬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采摘、文旅体验、特产销售形成闭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夜幕降临,营地的灯光渐次亮起。房车区传来吉他弹唱声,年轻人围坐在烧烤炉前欢唱;帐篷里,孩子们透过天窗数着星星。张庆贺在营地忙前忙后做着服务工作:“你看,这片土地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只要肯下功夫,荒地也能变‘宝地’。”
来源:秦皇岛日报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2/150215602.jpg" 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