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多名高层被捕,其中一人和泽连斯基关系匪浅?
据法新社报道,乌克兰当局在8月2日宣布,破获国防领域内“大规模腐败体系”,并在一天时间内逮捕4名涉案政要。
这场突如其来的反腐风暴,不仅让乌克兰国内政坛震荡,也让外界重新审视这个国家在战争环境下的腐败问题。
更令人关注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罕见地对反腐机构表示“感谢”,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
乌克兰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苏联解体后,这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深陷寡头政治和裙带关系的泥潭,腐败问题成为难以根治的顽疾。
尽管2015年乌克兰成立了国家反腐局(NABU)和国家反腐特别检察院(SAPO),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遏制腐败,但这些机构的独立性始终受到质疑,乌克兰的反腐行动也屡屡被政治干预。
如今,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战争期间,西方国家提供的大量军援物资和资金成为腐败的温床。
根据透明国际的报告,乌克兰的清廉指数在全球排名仍然较为靠后,这不仅让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也直接影响了其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乌克兰战场劣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腐败问题,泽连斯基试图通过立法将反腐机构划归总统直接控制,以此加强行动效率。
然而,这一法案在乌克兰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对。
乌克兰民众和议员纷纷抗议,认为此举可能削弱反腐机构的独立性,甚至被解读为泽连斯基试图保护核心亲信的权力扩张行为。
抗议活动愈演愈烈,成为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国内首次针对其政府的示威事件。
对此,泽连斯基不得不选择妥协,恢复反腐机构的独立性。
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乌方民众情绪的回应,也是对欧盟立场的顺从。
欧盟早已明确表示,反腐是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的关键条件之一,如果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后续的援助支持将受到限制。泽连斯基显然无法承担这一风险。
然而,这次反腐行动是否能够真正改变乌克兰的腐败现状,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据乌克兰当局透露,目前被捕的4人中,包括乌克兰总的议员奥列克西·库兹涅佐夫。
他们以远高于市场价格签订合同,并从中收取30%的回扣当作牟利。
对此,泽连斯基强调:“对腐败只能是零容忍,要落实团队合作以揭露贿赂行为,并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决。”他补充说:“重要的是,反腐人员要独立工作。”
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的妥协可能是“以退为进”的策略,通过逮捕政要高层重新树立自己的“反腐斗士”形象,借此提升民众支持率。但这一策略的效果能否持久,仍需时间检验。
未来,乌克兰是否能真正摆脱腐败泥潭,将直接影响其国际援助规模、欧盟入盟进程,以及在俄乌冲突中的战局走向。无论是泽连斯基政府还是乌克兰反腐机构,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