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微软公布2025财年第四财季财务报告(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财报显示,微软第四财季度收入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云收入467亿美元,增长27%,普遍超出市场预期。
31日开盘,微软美股大涨超8%,成为继英伟达后第二家敲开四万亿美元市值大门的科技巨头。
受微软财报的提振,美股量子计算概念股集体上扬。D-Wave涨幅约6.1%;IonQ上涨4%;Rigetti Computing表现亮眼,涨幅达9.5%。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量子计算将成为云技术的下一个大型加速器”,标志着该公司长期战略重点的显著转变。微软首席财务官Amy Hood预计,2026财年营收将实现两位数增长,Azure营收预计同比增长37%。
图:Microsoft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
Satya Nadella还说:“我们对目前的进展感到振奋。事实上,就在本月早些时候,我们与Atom Computing合作宣布了全球首个Level 2量子计算机的实际部署。我们将继续以十年为周期进行战略思考和投资布局,同时确保每个季度都能取得切实进展。”
量子计算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技术概念,变为科技公司实际部署和商业化的战略决策。
财务报告的振奋之势
微软最新公布的第四财季财务报告为其量子布局加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以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创新的显着增长为标志。
Satya Nadella在电话会议上透露了几个关键数据点:
图:财务业绩常数货币对账
来源:微软
Satya Nadella表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各行各业业务转型的驱动力。我们正在整个技术领域进行创新,以帮助客户适应并在新时代发展。”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高度战略定位更为凸显。
目前,微软在70个地区拥有400多个数据中心。其间,仅用时12个月,微软便建立了超过2吉瓦的新容量数据中心,并继续以更快的速度扩展容量。
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前瞻性布局,为其量子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量子计算成为大型加速器的推手
量子比特通过叠加态和纠缠态等量子特性,能够以指数级规模并行处理信息,为解决某些特定的复杂问题(如因式分解、分子模拟、组合优化)提供了远超经典计算机的算力。量子计算的本质,是为云计算提供一种全新的、指数级加速的计算能力,以解决经典计算无法企及的特定问题。
随着量子比特稳定性的提升及错误率的降低,技术突破成为推动量子计算作为大型加速器的第一推手。
“三十年前,科学家首次实现了物理量子比特的演示,1995年量子纠错算法问世,而就在2024年——恰逢三十周年之际,谷歌成功展示了全球首个逻辑量子比特。短短几年间,由多个具备纠错能力的物理量子比特构成的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已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黄仁勋认为,这一发展遵循着类似摩尔定律的指数增长规律,并预计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将实现每五年增长十倍、每十年增长百倍的跨越式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逻辑量子比特在纠错能力、鲁棒性、计算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将持续提升,标志着量子计算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量子-经典混合”量子生态的快速发展无疑是量子计算成为大型加速器的重要推手。
“量子-经典混合”架构的核心思路是:将量子计算作为“加速器”嵌入经典计算系统中,二者协同完成计算任务。这种分工协作模式,既发挥了量子计算的独特优势,又依赖经典计算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形成“1+1>2”的效果。
量子计算负责处理问题的核心子模块(如量子态演化、量子采样等),利用量子特性实现指数级加速;经典计算承担任务分解、数据预处理、量子结果后处理、控制逻辑等任务,弥补量子硬件的不足。
微软的Azure Quantum平台正是该生态系统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提供本公司的Q#语言和QDK,还整合了来自IonQ、Quantinuum、Pasqal等量子硬件公司的多种量子计算机。
图:Azure Quantum
来源:微软
Azure Quantum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对“混合计算”的深度支持。该平台集成了经典的GPU集群,允许开发者将量子算法的预处理和后处理任务交给强大的GPU集群,而只将核心计算任务提交给QPU。这种异构计算架构,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处理器的优势,从而实现整体计算效率的最大化。
此外,量子计算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投融资亦成为同等重要的推手之一。据麦肯锡报告预测,量子计算收入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0亿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720亿美元,极具发展潜力。报告显示,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和Quantinuum更是独揽2024年总投资额的近50%(9.25亿美元),显示出市场的关注与肯定。
图: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麦肯锡报告
借Azure Quantum平台,微软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量子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它不会以取代经典计算机的方式出现,而是作为一种云服务,通过云平台与经典计算深度融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
微软的量子部署
Satya Nadella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在本月早些时候,我们与Atom Computing合作宣布了全球首个Level 2量子计算机的实际部署。我们将继续以十年为周期进行战略思考和投资布局,同时确保每个季度都能取得切实进展。”
微软的量子路线图清晰明了,旨在通过逐步实现一系列里程碑,最终打造出一台实用的量子超级计算机。路线图分为6个阶段,从最初的创建和控制马约拉纳粒子,到实现硬件保护的量子比特,再到构建高质量的硬件保护量子比特、多量子比特系统、弹性量子系统,直至最终的量子超级计算机。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也为实现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微软量子路线图
微软在量子领域的部署,亦是其企业发展实力的证明:一方面,它有着务实、开放的商业化策略;另一方面,它也押注于一项虽困难、但也极具颠覆潜力的长期技术路径。故而区别于其他科技巨头的超导或离子阱技术路线,微软聚焦于拓扑量子计算的研发与商业化。
2月19日,微软发布全球首个基于拓扑架构的量子芯片—Majorana 1。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出全新的拓扑量子比特,是微软团队近20年磨一剑的成果,实现了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道路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图:基于拓扑架构的量子芯片—Majorana 1
来源:微软
Majorana 1采用称为拓扑导体的突破性材料制成,可以观察和控制马约拉纳粒子,以产生更可靠和可扩展的量子比特,标志着向实用量子计算的变革性飞跃。拓扑导体制造的量子比特,更快速、更可靠、更小尺寸的优势,每个量子比特尺寸仅为0.01mm。
与传统量子计算相比,Majorana 1具有更高容错能力、更强的抗干扰性,可以在复杂环境中运行。
微软表示,就像半导体的发明使当今的智能手机、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成为可能一样,拓扑导体及其所支持的新型芯片为开发量子系统提供了一条途径,这些系统可以扩展到一百万量子比特,并且能够解决最复杂的工业和社会问题。
6月19日,微软公布了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成功开发4D拓扑量子纠错码。与2D相比,4D拓扑量子纠错码在编码效率、纠错能力、逻辑操作都非常出色,且每个逻辑量子比特只需要极少的物理量子比特,可以一次性检查错误,并将错误率降低1000倍。
图:4D几何代码示意图
来源:微软
同时,这项全新的量子计算成果将应用在微软的Azure Quantum量子计算平台中,加速科研、医疗的研发效率。
微软的量子部署,体现了其作为一家技术巨头的远见和耐心。它深知,如果只追逐短期效益,就难以在下一代计算范式中取得真正的领先地位。因而它愿意投入巨大的资源和时间,去攻克量子计算中极为困难的难题,以期在未来获得决定性的技术优势。
Satya Nadella的宣言和微软的量子战略,共同描绘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愿景:一个由量子驱动的智能云。可见,微软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做量子”,而是将量子计算作为一种关键工具,赋能开发者、赋能企业,并最终赋能全人类。 在这个由云计算和量子计算共同塑造的未来,微软正以其独特的战略,稳步走在重塑计算世界的道路上。
[1]https://www.investing.com/news/transcripts/earnings-call-transcript-microsoft-reports-q4-2025-earnings-beat-stock-rises-93CH-4161549
[2]https://mp.weixin.qq.com/s/hP2FIpP9R4EBFyBsgPUe1g
[3]https://www.microsoft.com/en-us/Investor/earnings/FY-2025-Q4/press-release-webcast
[4]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atyanadella_quantumcomputing-innovation-microsoft-activity-7351648336736645123-4GTg
[5]https://www.investors.com/news/technology/quantum-computing-stocks-rally-as-microsoft-ceo-hails-tech-as-next-big-accelerator/
[6]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quantum/2025/02/19/microsoft-unveils-majorana-1-the-worlds-first-quantum-processor-powered-by-topological-qubits/
[7]https://azure.microsoft.com/en-us/blog/quantum/2025/06/19/microsoft-advances-quantum-error-correction-with-a-family-of-novel-four-dimensional-co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