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韩国总统“政治迫害”全揭秘:对李在明不利时是“司法谋杀”,有利时是“司法正义”
2025-08-12 12:54

图片

据韩媒8月3日报道,2024年10月24日,在韩国国会科技信息广播通信委员会的国政监查中,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宇永与广播通信委员会事务处长金泰圭展开激烈交锋。期间,金宇永突然爆出“你这小子”“狗崽子”“法官出身的家伙”等辱骂性言论。尽管国会中议员互骂的现象并不罕见,但“法官出身的家伙”这一表述实属罕见,立即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法官出身的国民力量党议员张东赫在四天后(10月28日)的最高委员会会议上表示:“这种言论让人非常不舒服,甚至感到被严重侮辱。”他指出,金宇永作为共同民主党核心组织“全南革新会”的首任常务代表,是典型的“亲明派”核心成员,其言论恰恰反映了民主党对法官群体的真实认知——“仿佛法官们胆敢对李在明代表做出有罪判决,就会遭到民主党的疯狂报复”。

民主党是否将法官视为“管理对象”?
这一事件背后存在诸多疑点:韩国何时开始允许议员公然以“法官出身的家伙”这种蔑称指代司法工作者?这是否源于民主党特有的“将法官视为管理对象”的惯性思维?亦或是民主党为巩固“一极体制”而对李在明展开过度忠诚竞争的副作用?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李在明于10月30日在国会国政监查中,对金宇永采取“严正警告”处分。民主党宣传部当天发布公告称:“金宇永议员在国政监查中的不当言论引发争议,李在明代表已对其作出严正警告,并要求全体议员今后更加注意言行。”

对于李在明的警告,民主党内外出现解读认为此举旨在应对11月15日和25日即将宣判的选举法违规案和伪证教唆案一审结果。有民主党相关人士表示:“金宇永辱骂法官出身的金事务处长,可能刺激司法系统,进而影响李在明案件的判决结果。”事实上,此前已有民主党议员发表更恶劣的辱骂言论,但李在明从未采取类似措施。

次日,金宇永宣布辞去政务调整室长职务,并在媒体发文致歉:“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因一时情绪给党和代表带来了巨大损失。”他表示:“韩国的民主宪政最后堡垒是法院,我坚信法官的良知。”同时强调:“向在审判一线坚守法律良知的法官们致歉。”然而,“法官出身的家伙”这一言论已超出金宇永个人范畴,暴露出民主党整体的潜在倾向。

此后,民主党针对11月15日李在明选举法违规案一审判决展开全力应对,计划组织7000余人(警方申报人数)在法院前集会,要求无罪判决。特别是亲明派外围组织“全南革新会”通过李在明粉丝论坛等渠道,以“守护李在明!集结汝矣岛!”为口号,动员全国各地区租赁10辆大巴并补贴机票费用。

然而,一审法庭作出判决:“选举过程中若传播虚假事实,将导致选民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损害民意形成机制和代议制民主本质,罪责不轻。”最终判处李在明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剥夺议员资格。判决后,民主党内部发生戏剧性转变。

次日,民主党院内代表朴灿大在国会议员会馆召开“全国地区委员长·国会议员紧急联席会议”,宣称:“今天是法治窒息、司法正义崩塌的日子,2024年11月15日将被历史铭记为司法黑幕的诞生日。”他更在民主党主办的集会上痛斥:“这是疯狂政权的疯狂判决!是协助检察独裁政权清除政敌的政治判决!”由全贤姬等16名民主党议员组成的“司法正义特别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一审判决是“对李在明代表和民主党的司法谋杀”。

全贤姬断言:“这是检察厅的伪造调查被法院直接采纳的司法谋杀、政治判决。”金民锡嘲讽道:“这种判决只有法大毕业的人才能做出。”朴均泽认为:“若不对被告李在明抱有负面情感或偏见,绝不可能作出如此判决。”朴成俊则主张:“判决背后存在看不见的黑手。”随着党高层如此表态,支持者群体开始人肉法官个人信息并主张弹劾,似乎成为必然。

图片

答案早已注定:有利则是“司法正义”,不利便是“司法谋杀”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半个月前(10月30日),金宇永还在媒体发文称:“这不过是向暴戾权贵屈服的一名法官的失态,古今中外,权贵及其依附的既得利益集团从未主动放弃权力。”他进而激烈批判:“即便权贵试图以法律名义迫害在野党领袖,国民也绝不会容忍!”半个月前的“致歉”似乎只是空洞的场面话。

十天后(11月25日),李在明伪证教唆案一审宣判。该案源于2002年李在明揭发时任城南市长金炳良贪污案时,与制片人合谋冒充检察官,最终被判罚款150万韩元。2018年李在明在京畿道知事选举辩论中声称“这是诬陷”,却因此被指控虚假陈述,并在审判过程中要求时任金炳良秘书的金振成作伪证。

金振成已承认伪证指控,且有录音证据显示李在明疑似教唆伪证。该案被视为“李在明最可能被定罪的案件”。14个月前驳回李在明逮捕令的法官刘昌勋曾罕见地撰写长达892字的驳回理由,唯独认定“伪证教唆”指控成立,因此外界普遍预期李在明可能被定罪。

然而,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刑事合议33部却作出意外判决:李在明无罪。这一结果引发“违背常理”的质疑。媒体通过法律数据企业“LBOX”分析2022年后以伪证教唆罪起诉的65份一审判决书发现,仅1例在伪证者认罪情况下教唆者仍获无罪,且理由是“伪证自白不可信”,与李在明案截然不同。

判决书中称,李在明多次致电金振成要求“请作证称城南市与媒体曾合谋诬陷李在明”,但金振成回应“不知情”后,李在明仅表示“就说听过这样的传闻如何”。最终金振成按此口径作证,使李在明在冒充检察官案中获无罪。但法庭认为“这与普通作证请求无异”。

此外,李在明曾向金振成发送自己的辩护要点文档,要求其按此作证,但法庭仍认定“未超出辩护权范畴”。李在明还要求金振成修改证词初稿,提出“请更具体地写出有帮助的内容”,法庭对此也仅评价“难以认定超出辩护权范围”。

国民力量党强烈反弹,称“伪证者有罪,教唆者无罪,这完全无法理解”。议员金基贤抨击:“金振成若无动机甘愿成为前科犯?这是荒谬的诡辩!”议员庾尚范质疑:“金振成究竟为何伪证?受益者是李在明,显然是受其亲信持续施压才作伪证。”

反之,李在明支持者激动落泪。十天前还在猛烈抨击司法系统的朴灿大转而称:“在民主进步过程中,司法系统作出了正确判决,我们始终信任司法。”这种转变实属必然——当判决符合己方利益时,批判司法便成为禁忌,这已是韩国政坛的惯常操作。

“若政治权力成为特殊优待的依据”
检察厅提出抗诉,指出“金振成自认受李在明指使作伪证,法庭既认定金振成伪证,却认为李在明无教唆故意,这在法理和证据链上难以服众”。检察厅进一步指出,一审法庭未遵循最高法院“应整体审视伪证过程”的判例,而是将证据碎片化解读以偏向无罪。

改革新党总揽特报团长赵应天指出:“李在明与金振成通话30分钟达12次,其中李在明多次要求‘请如实作证’。”他质问:“30分钟内12次强调同一内容,还能说不是教唆伪证?”并以比喻批判:“若上司对下属说‘这次出差别买礼物’,30分钟内重复12次,下属必然理解为‘必须买礼物’,否则在公司难以立足。同理,李在明作为上级多次要求‘请如实作证’,金振成必然感知到压力而作伪证。”

媒体评论员宋平尹在题为《结论先行,逻辑拼凑的诡辩司法》的专栏中写道:“人不会无故冒着受罚风险作伪证,金振成已自认伪证,若不处罚教唆者,如何解释伪证动机?法庭似乎先设定无罪结论,再拼凑逻辑。既认定伪证存在,又否认教唆故意,甚至称‘无协商’与‘有协商’均为事实,通过操纵逻辑转辙机得出矛盾结论。这种诡辩式司法令人困惑,但判决终究是判决,只能期待上诉审作出符合法理的裁决。”

媒体顾问李准熙指出:“本案与去年法官刘昌勋认定‘犯罪证据确凿’却驳回逮捕令如出一辙。简言之,‘犯罪证据确凿(逮捕令阶段)’不等于‘证据充分(一审阶段)’。这种矛盾逻辑的本质是:尽管存在违法事实,但无法确信,这本身就是矛盾。诡辩式司法本就是玩弄文字游戏的高明手段,但本案程度令人咋舌。当然,暂且不论起诉本身是否合理,仅就本次判决而言……”

他进一步分析:“争议焦点在于故意性。法庭认为李在明仅是‘暗示’,而非故意教唆伪证。但李在明向处于弱势地位的金振成提出与记忆相悖的证词要求,并隐晦施压,这显然是故意教唆。若上诉审仍维持此等要求标准,则无需再争议。或许去年驳回逮捕令的先例已形成‘有权无罪’的判例——只要他是党代表,政治权力便成为特殊优待的依据,所有指控都将被推定为无罪。”

2025年3月26日,首尔高等法院刑事上诉庭推翻一审对李在明选举法违规案的有罪判决,改判无罪。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法庭将李在明在2021年10月国会国政监查中“国土部曾施压”的发言认定为“个人观点”,并认为该发言未达到足以误导选民的程度。

国民力量党议员权英世批评:“李代表在上诉审中的所有争议点,都是大选时严重影响选民判断的事件。法庭认定‘未对选民造成重大影响’本身就是错误,而将‘国土部施压’发言判定为‘个人观点’更是令人哑口无言。”他进一步指出:“李代表声称‘不认识金文基前局长’的发言明显虚假,但法庭却逐字逐句抠字眼判无罪。反观城南洞案件,法庭却像用望远镜观察般过度放大细节,最终认定无罪,这种双重标准令人咋舌。”

时任院内代表权性东表示:“阅读判决书时,我甚至分不清这是法官的判决还是律师的辩词。国民难免担忧‘这是先定结论再拼凑理由的判决’。”他强调:“从刘昌勋法官对李在明的无罪判决,到强圭泰法官无限期拖延审判,再到刘昌勋法官驳回逮捕令、金东贤法官对伪证案的一审无罪,法院每次在关键节点都以难以理解的逻辑拯救李在明。本应平等对待所有人的司法系统,却唯独对李在明格外宽容。”

李在明支持者则再度泪洒现场,甚至比四个月前更为激动——毕竟这被称为“1.7%的司法奇迹”。刑事上诉案件中,一审有罪二审改判无罪的案例极为罕见,近三年间该比例仅占全部案件的1.7%。李在明突破这近乎零的概率,难怪被视为奇迹。

媒体评论员长朴正勋对此评论道:“在司法公正性受质疑的今天,李候选人的审判已成为‘政治化司法’的典型案例。人们不禁追问:为何唯独李候选人能屡获司法奇迹?我宁愿相信其身边人士‘法院公关’的言论是自夸的虚言。但部分法官的失当行为确实是现实威胁,未受制约的政治倾向、‘我们法律研究会’等特定团体的意识形态偏见,正通过判决暴露无遗。”

随着总统尹锡悦因4·4弹劾案被宪法法院罢免,多项民调显示超七成国民认同该判决。但一切尚未结束:5月1日,最高法院全体合议庭撤销首尔高等法院对李在明选举法违规案的无罪判决,发回重审。最高法院指出:“二审法庭错误解读李候选人发言含义,对选举法虚假陈述罪的法理存在误解。”12名大法官中,10人主张有罪,2人主张无罪。

民主党旋即炒作“司法政变”阴谋论,发动全面攻击,最终促成6·3大选诞生李在明政权。这一政权诞生的最大功臣,当属五位法官(刘昌勋、金东贤、崔恩贞、李艺瑟、郑在吾)。正如本刊6月号所言:“若李在明被捕,2024年4·10总选结果将大相径庭,尹锡悦也不会陷入企图戒严的疯狂。若李在明在11·25判决中被定罪,尹锡悦也不会在一周后宣布戒严自毁前程。若李在明在3·26判决中被定罪,即便尹锡悦被罢免,政局仍将动荡,大选前景也将笼罩迷雾。”

无需评判这些法官判决的公正性——法律并非数学,本无唯一答案。在非军事独裁的现代,政治相关判决注定只能获得半数认可。尤其在“政治两极化”固化的当下,任何判决都会引发阵营对立,这反而成为法官的保护伞:即便半数国民批判,另半数仍会欢呼。尽管法理可争辩,但结论终究是人为构建的。

这并非冷嘲热讽。观察那些研究法律数十年的专家对政治判决的评价,便会发现:连法律素养深厚的专业人士,都如普通民众般分裂为两派。究其原因,意识形态与政治倾向的影响最为关键。从大法官与宪法法官的任命方式开始,我们就已默认按政党比例分配名额。在这种政治过度的氛围中,“司法政治化”的发生反而更令人意外。

比“司法政治化”更危险的,是法官的“不作为偏见”。这一心理学术语指:人们对未采取行动导致的损失,远不如对采取行动导致的损失敏感。换言之,人们更在意行动带来的风险,而非不作为的后果。

以NBA比赛为例:关键时刻裁判的吹罚频率仅为平时一半,因为他们不愿因主动介入影响比赛结果——这种“不作为就不会被记住”的心理,正是“不作为偏见”的体现。

试想法官在裁决重大政治案件时的心理压力:案件结果牵动着至少数百万人的神经,他们或期待判决,或诅咒审判。无论作出何种裁决,半数人必将怒骂,另半数人则会欢呼。

即便在非政治案件中,也有法官坦言“写判决书一夜老十岁”(引自釜山地方法院法官朴柱英),更何况是动辄引发百万级集会的政治案件?法官承受的舆论压力与精神负担,堪称极限职业。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法官在李在明案宣判后集体休假,或许正是因集会的狂热与压力令人畏惧。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所在的民主党采取极端手段:持续动员激进支持者向法官施压,更有议员带头辱骂、羞辱法官。这种粗暴却“有效”的策略,竟取得显著成效。法官在重压下产生“不作为偏见”,或许成为必然。

在李在明案中,“不作为偏见”表现为优先选择无罪判决。因为定罪将终结李在明的政治生命,引发支持者群体恐慌;而无罪判决虽会引发争议,但相比定罪带来的压力与负担,其强度与风险显然更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给予再次竞选机会”的温和选择。

关键在于整体舆论风向。这取决于公众对尹锡悦政权的认知与评价。若政权支持率低迷,李在明案的判决便会倾向有利;若支持率走高,判决则可能不利。

李在明与民主党的命运,与尹锡悦的执政表现深度绑定。双方关系堪称韩国版“你也一样”与“转移焦点谬误”的典型——每当民主党被质疑,支持者便反诘“那尹锡悦和金建希呢?”,这种反击屡试不爽。尹锡悦夫妇持续不断的丑闻,几乎像在“协助”李在明与民主党。

法官果真能完全抵御舆论压力,保持绝对理性的冷静判断吗?所谓“法官是冷静理性的法律守护者”,不过是理想化的期待或美好的幻想。基于这种幻想构建的司法制度,不过是“国民集体自欺”的骗局。讨论“司法政治化”之前,我们更需直面这一现实。

(原文标题:이재명에불리하면‘사법살인’유리하면‘사법정의’)

最新文章
清凉一夏 快乐一夏|文明夜校实践“共健共享” 夏季假期有滋有味
为深入普及科学运动与健康防护知识,助推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风尚,大力营造全民共迎全运会的浓厚氛围。近期,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
翻山越岭的承诺 中国人寿用脚步丈量服务温度
“出门虽看得到屋,但走得让人哭”——在重庆这片山水环绕、江峡相拥的土地上,层峦叠嶂的地形有时让咫尺之距变成跋涉之途。面对
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开辟游玩新场景,带来嗨啤新体验
创新,一直是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办节理念之一。老节目玩出新花样,老味道打造新惊喜,青岛国际啤酒节始终用“传承+创新”的方式,
0811早播报
1.8天3.5万人次到访 夜游船政“带火”园区夜经济百年船政遇上时尚潮流,这个夏天,游船政有了新玩法!记者10日获悉,自2日夜间开
2024年度临汾市“市长创新奖” 入库培育项目名单公布 高新区一家企业项目入库
近日市科技局公布2024年度临汾市“市长创新奖”培育项目入库名单高新区1企业项目入库!临市科函〔2025〕11号各县(市、区)、临
大同市积极推动药品耗材集采落地
近年来,大同市医保部门全面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常态化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让集采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日前,从市医
大润发昆山店预计今年9月全新开业
昨天,记者来到大润发昆山店现场探访,该店目前正为全新开业做各项准备。宽敞明亮的购物空间内,各类货架、指示牌等基本就位,工
土左旗:满园飘香采摘忙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近日,走进土左旗阿勒坦农牧业示范区的有机葡萄园,只见翠绿的藤蔓下,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游客们穿行其
疑似vivo Y400 Pro+通过3C认证:搭载90W快充+8010mAh电池
【TechWeb】日前vivo海外官方网站显示,vivo Y400 5G手机已经正式发布,其搭载的是高通骁龙4 Gen 2移动平台,内置一块6000mAh大
偷了“金首饰”换来“银手镯”
趁着工作的机会悄悄将房主家的金首饰揣进了自己的口袋事后竟将赃物藏在自家吊扇内企图掩盖罪行本以为无人知晓最终还是落入法网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