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档采访节目,感触颇深。采访的对象是备受尊敬的老戏骨王劲松。提到在《大明王朝1566》中扮演杨金水的体验时,王劲松真诚地说,刘和平老师的剧本,简直不容一字改动。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透露出坚定与信任,而我,作为观众,也完全相信他的感受。
要论历史剧领域,刘和平老师无疑是国内顶尖的编剧之一,几乎没有争议。比如,《雍正王朝》虽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但刘和平的改编让剧集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再比如,《大明王朝1566》与《北平无战事》等经典作品,都是刘和平的原创剧本,他的创作才华真不容小觑。有人说他是“国宝级编剧”,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遗憾的是,他的《北斗南箕之歌》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让像我这样的粉丝等得心急如焚。
不过,不用太失望,因为一部史诗级的历史剧即将与观众见面,它的名字是——《风禾尽起张居正》。该剧改编自熊召政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可能有些人一听名字就想起十五年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唐国强版本的那部剧。的确,两部剧都改编自同一本小说,而唐国强版的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正因如此,新的版本显得更为重要。
张居正的历史意义非凡,他一生的最大标签就是“改革”。关于他的出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传说张居正的曾祖父做梦,梦中圆月落入水中,水中浮现一只白龟。曾祖父深信白龟代表着这个未来的曾孙,于是给他起了个乳名“白圭”,期望他能光宗耀祖。年少时,张居正便以“神童”之名闻名于荆州。嘉靖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36年,年仅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凭借聪慧的才智赢得了荆州知府李士翱的青睐。李士翱亲自给他改名为“居正”,并告诫他立下远大志向,报效国家。
张居正后来成为庶吉士,跟随内阁重臣徐阶学习。徐阶在学术上对张居正有着重要的影响,张居正也在这一过程中为日后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5岁时,他以《论时政疏》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然而在嘉靖和严嵩眼中,这并不值得重视。正是这一事件让张居正意识到,若要改变朝廷腐败的现状,就必须掌握大权。
随着徐阶致仕、高拱倒台,张居正终于握住了权力,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即史称的“张居正改革”。这一改革不仅涉及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改革之一。张居正的改革,不仅在北疆平息了战乱,也有效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延续了明朝的国运。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扭转了财政危机,为万历初年的治国安民打下了基础。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却未能彻底根治明朝财税制度的深层问题。至于张居正本人,历史对他充满争议。严嵩当权时,张居正被视为清流人物,许多人认为他是正直无私的。但事实上,张居正的奢华生活和专权行为,也成为了人们批评他的重要原因。
张居正掌权十年,其权力几乎等同于神宗,甚至影响了神宗的政治地位。张居正的专权导致他与神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终他在神宗心中成了一个威胁。在明清时期,君主对权力的集中有着极强的警觉性。张居正是唯一一位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但他死后却被抄家,直到明熹宗天启二年才恢复名誉。
如今,谁来饰演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唐国强老师曾是张居正的代表性演员,他的演技与外形,成为了这一角色的代名词。而这次饰演张居正的演员是胡歌,大家对胡歌的古装扮相应该不陌生,尤其是在《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更关键的是,张居正的故事始于隆庆年间,那时的他已四十多岁,而胡歌的年龄恰好适合演绎这一时期的张居正。无需“装嫩”或“装老”,胡歌简直是为这个角色量身定制的。
作为历史剧,严肃和厚重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戏骨陈道明的加盟也让人十分期待。陈道明在历史剧中的表现一直备受推崇,许多人觉得他演什么角色,都像是在演康熙帝,但他在《围城》中的方鸿渐、《归来》中的陆焉识等角色,都展现了不同的魅力。陈道明不仅是本剧的监制,还是主演之一。此外,冯远征、周雨彤等人的加入也为剧集增色不少。总之,看到这个阵容,真是让人迫不及待地期待剧集的上线了!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