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学校生源普遍缩减的大背景下,沾化区冯家镇学区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两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两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承载着4300余名学子和409名教师,学生数量稳中有升,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区第一方阵。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学区扎实的办学举措与科学规划的成果。近日,沾化区冯家镇教育党总支书记、学区主任李景树分享了冯家教育的发展密码与未来蓝图。
稳舵前行:双轮驱动筑教育高地
“乡镇教育必须主动定位、勇于探索出路。”李景树坦言,初到冯家时,面对由“6处小学、2处实验学校及15处幼儿园”构成的庞大教育布局,他迅速锚定了“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双提升”的破局思路。依托沾化区“教育体育名城”战略,他带领学区确立了“一年单项突破、两年整体上升、三年全区一流”的清晰目标,并以打造“河海育人·品质冯家”教育品牌为核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生源是教育的晴雨表。冯家学区生源能稳住并回升,关键在于‘品质’二字。”李景树介绍,学区深度融入沾化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的进程。“从校舍升级到教师调配,从课程优化到保教创新,各项工作均倒排工期、对标落实。”如今稳居全区第一方阵仅是新的起点,“我们的目标是让冯家教育成为乡镇教育的标杆。”他的笃定为冯家教育这艘航船指明了方向。
固本强师:三维聚力激队伍活力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师队伍强则教育强。”李景树始终将队伍建设摆在首位,以“廉、干、暖”三字诀筑牢根基。他常对干部强调:“《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干部须先正己,方能带动队伍。”在他的引领下,涌现出扎根偏远小学25载的许绍鹏、以校为家的牟文海和张瑞、带病坚守岗位的房岩堂等实干典型,张瑞等3名同志及第二党支部获评先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干好干坏一个样,队伍就会失去活力。”在李景树力推下,冯家学区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考评机制。2024年,全镇调整交流教师61名;近三年新聘的104名教师中,已有22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队伍活力显著增强。
“青年教师是未来,必须让他们留得住、成长快。”李景树特别关注偏远校教师,按照“偏远优先”原则,在镇上人才公寓为第九小学、第五小学等校新教师配备了设施齐全的单人宿舍。“刚入职就拥有温馨小家,在这里工作倍感踏实。”青年教师张玉莹的感受,印证了李景树“来了冯家就是家”的承诺已见实效。
特色赋能:河海文脉润泽成长
“乡土文化是最好的教材,冯家丰厚的海洋资源就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李景树深挖本地优势,投入100余万元修缮园舍,打造沉浸式海洋文化区角,将渔船、贝壳等海洋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同时,依托康幼、幼安集团开发“小小渔民”“滨海生态”等特色课程,让海洋知识系统融入课堂。
“仅在校园内学习还不够,必须让孩子们走进真实的海洋世界。”李景树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将本地海产加工企业打造为校本课程实践基地。邀请企业家走进课堂讲授渔业知识,组织3至9年级学生及幼儿实地参观海米、烤虾生产线。“我最喜欢‘贝壳创意工坊’,去加工厂了解了虾酱的制作过程,写作文也有了新素材!”五年级学生李悦的兴奋之情,成为特色课程魅力的生动体现。
与此同时,李景树还邀请书法、剪纸、戏曲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要让孩子们既领略海洋的壮阔,也感知乡土文化的厚重。”河海文化与本土非遗的融合,铸就了冯家教育的独特魅力。
安全筑基:立体防线守护平安
“安全是1,其他是0,没有安全这个1,再多0也毫无意义。”李景树对校园安全保持“零容忍”态度。他牵头构建了严密的防护网:严格落实校长、园长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和教职工“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消防、地震等应急演练及心理危机干预;三年投入40余万元加固设施,配齐“校园天眼”监控系统和“明厨亮灶”工程。“食堂食材全程可追溯,校门口每天都有护学岗,我们很放心。”家长刘强的评价,印证了李景树筑牢校园安全底线的成效。
展望未来:海纳百川奔流不息
展望未来,李景树目光坚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将继续秉持‘海纳百川’的包容、‘奔流不息’的坚韧、‘向海而生’的开拓、‘顺势而为’的灵动精神,深耕‘河海育人’品牌。”他正带领冯家教育,以党建引领实施“师德铸魂+专业成长”双培养工程,全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造“家门口的名校”,在沾化区建设“教育体育名城”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新黄河客户端 王梦青 刘欣)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