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刚刚过去的3天,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是全国演出市场毫无争议的焦点。国际顶流音乐人、格莱美大奖得主Ed Sheeran,暌违十年后重归,唱响了自己2025“+-=÷×”TOUR中国巡演的唯一一站。
春寒料峭的杭州,歌迷的尖叫声与黄老板的吉他声相交织,几乎每个晚上,都有人在《Perfect》的旋律中成功求婚,把现场气氛烘得滚烫而甜蜜。
然而,从官宣之初,这场备受瞩目的演唱会便自带话题——为什么是杭州?毕竟,无论是场馆规模、人口基数还是国际知名度,北京、上海似乎更具“首选”优势,而杭州既非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也从未承办过如此量级的海外艺人演出。
但若细究这场“意外”背后的逻辑,答案却逐渐清晰:从杭州市文广旅游局的果敢魄力,到奥体馆对标全球的硬件实力;从根植于西湖的浪漫基因,到亚运会后持续蜕变的城市能级……杭州正以一场演唱会为支点,撬动一场关于文化能级跃迁的宏大叙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演唱会,也是杭州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邀请函”。每一个细节,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杭州?答案,藏在钱江新城灯光秀的每一道光束里,在凌晨1点保洁车碾过奥体中心地库的声响中,也在现场因幸福而颤抖的指尖上。
【1】
春节前的官宣发布会上,当穿着绿色格子衬衫的Ed Sheeran在视频中说出那句“听说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2025“+-=÷×”TOUR中国唯一站点也尘埃落定,杭州是最终的那个赢家。
故事要从2024年秋天说起,Ed Sheeran巡演负责团队一行来杭州进行了全面考察,对杭州的环境、市场和场馆设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这是一个既美丽又现代化的城市”。
但杭州的“诚意”远不止于此,早在演唱会唱响前两天,整座城市已化身“黄老板主题公园”——钱江新城灯光秀每晚两次轮播定制宣传片,钱塘江畔的夜空时不时被“+-=÷×”的符号点亮;万象城、龙翔桥、大悦城、国大、人民大会堂等城市坐标的大屏幕,以及地铁1、2、4、5号线,Ed Sheeran的海报同样无处不在……用杭州市文旅局艺术处处长黄江平的话来说,“通过这一系列动作,足见杭州对Ed Sheeran项目的定位高度。”
2月24日首演当天,上海女生小林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奥体馆:“下午高铁赶来,明早7点就要回去开会。”她的手机屏幕,刚刚换成了傍晚在万象城Ed Sheeran“+-=÷x”快闪店打卡拍的照片,“杭州这波沉浸式宠粉,确实蛮讲究的。”
大麦网数据显示,从本次演唱会购票用户常驻地区来看,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按照6场6万人来算,这个礼拜,将有近4万来自全国各地市的观众涌入杭州。他们有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因为共同热爱的偶像,把自己的一个夜晚或者几天“押注”在这座城市,渴望成为Ed Sheeran演唱会这个“名场面”的一份子。
而杭州也为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要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就可以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这个道理,同样藏在Ed Sheeran团队的有感而发中:“我们选择杭州,是因为它让我们相信,这里的人真正在乎艺术带来的感动。”
【2】
如果说一碧万顷的西湖让老外们惊艳,那杭州奥体馆数百页的技术参数图纸则让对方惊叹。一场成功的文化盛事,不一定在于重金与吆喝,更在于软件与硬件的相得益彰——在杭州,正是文化与技术的碰撞、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更是根植“于细微处动人”的关于细节的雕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诗句,道出了杭州骨子里的文艺基因。这里是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之地,是梁祝化蝶的传说源头,更是郁达夫笔下“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梦境”。
而这种浪漫气质,与Ed Sheeran的创作灵魂不谋而合。从这几天的现场歌单来看,《Perfect》《One》《Photograph》《Tenerife Sea》……他的情歌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只有吉他弦上流淌的温柔,恰如西湖的潋滟水波。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很准,前几天就猜到他会在唱《Perfect》的时候求婚,没想到还真是!”24日首演结束后,网友“@冰美式小公主”在社交媒体晒出了这段还带着甜度的文字,以及自己在奥体馆戴着钻戒的照片,底下则是一溜队形整齐的“恭喜”。无独有偶,评论区网友“@甜选之人”也发了张左手照片,戒指戴至半截,“我也,虽然尺寸出了点小状况”,满满快要溢出屏幕的幸福感。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唱完的前三场演唱会,(包括目击与自媒体反馈)已经至少有10对情侣在Ed Sheeran杭州站现场完成了求婚,有歌迷打趣:“至少这个礼拜,想求姻缘的真的应该来杭州奥体馆。”
《泰晤士报》曾评论Ed Sheeran是“当代最懂爱情的歌手”,其实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只有置身于现场才能体会,那些藏在吉他分解中的呢喃情歌,不是精心设计的浪漫桥段,而仿佛是随着听感沉淀的琥珀色誓言,是某个平凡瞬间里,突然想与眼前人共度余生的笃定。
“浪漫向来是西湖的底色,如今有了Ed Sheeran的音乐当作BGM,真就好似一支中西合璧的情歌MV。”在乐评人匹峰看来,歌手的气质与城市的气质,是讲究一个匹配度的,“如果是个特别摇滚的国际咖,跟杭州还不一定搭,但黄老板那种民谣+流行+灵魂乐的调调,以及写情歌的境界,跟杭州真的是绝配。”
如果说人文气质是“底色”,那硬件则是杭州接得住黄老板和全国歌迷的“底气”。
连续三天,田菲都忙到深夜12点才下班,因为有留学背景,英语口语流利,Ed Sheeran演唱会期间,她被奥体馆调到了一线,主要负责巡场以及与外籍观众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检票进场环节,有些老外还是会遇到操作问题,这时候精准及时的沟通,就能提高效率,避免通道拥堵。”
亚运会之后,奥体馆还是第一次迎来如此高比例的外国观众,“对于场馆来讲,怎样体现杭州的国际化服务,是这个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杭州奥体馆赛演活动部经理刘俊伯告诉记者,除了把田菲这样的“海归”推到一线,连场地的入场须知、对外广播等,也都贴心地改成了双语上线。
在刘俊伯看来,其实经历了张学友、刘德华等华语顶流,再加之Ed Sheeran国际团队的专业性,连开六场对奥体馆并没有太大的压力,此次演唱会的挑战在于“极限节奏”:六场演出压缩在七天内,这就意味着,每场结束后都需通宵完成保洁、设备检修和舞台调整。
作为第19届亚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奥体馆的硬件标准早已对标国际:360度环形吊顶屏幕、可调节混响时间的声学系统、1.8万个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但硬件只是基础,真正的考验在于“后亚运时代”的运营韧性——亚运会结束第十天,奥体馆便承接了首场商演;过去一年,这里平均每周举办1—2场大型活动,从张学友陈奕迅到英雄联盟总决赛,场馆团队早已锤炼出超大型活动的“管控+应对能力”。
后亚运时代,杭州的野心是让场馆“永不落幕”,是城市格局的循序升维。从奥体中心到运河体育公园,从黄龙体育中心到临平体育中心,杭州已经形成“一主多副”的演艺场馆矩阵。这种布局不仅避免了“虹吸效应”,更激活了全域文化消费——当Ed Sheeran在奥体中心开唱时,已经有另外两组国际艺人悄然定下了下半年黄龙和运河的场地……说到底,一座城市的硬件实力,终究要服务于人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把“流量”转变成“留量”。
【3】
2024年周杰伦演唱会期间,西湖边唱《东风破》的大爷,最后走进体育场与周董连麦,被网友戏称为“不可思议的合体”,更不可思议的是,去年还仅仅停留于网络传闻的Ed Sheeran,竟然已真真切切地站到所有人面前,深情唱起了《Perfcet》。
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破圈事件”,背后却透露出杭州演唱会经济的灼热。
时间线拉回到20年前,杭州还是全国演唱会市场著名的“黑洞”。2005年,某天王在黄龙体育中心的演出上座率不足七成;2007年,更是陷入连续多场演出临时取消的窘境……“转折点发生在G20峰会之后。”一位资深演出商回忆,从那时起,政府陆续推出了对大型演唱会的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审批绿色通道等等。”
市场的成熟度藏在数据里。以2024年为例,杭州已跃居全国演唱会经济排行榜第四位,吸引观众约252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19亿元,拉动文旅消费近120亿元,杭州奥体馆更是以年度近百场的数据碾压许多一线城市场馆。
▲去年杭州演唱会结束后,周杰伦团队发给杭州的感谢视频
“虹吸”的支撑点是消费能量的汹涌升级。周杰伦大莲花连唱4场,超过20万场内观众人数、超过30万场外观众人数;张学友连续两年来到杭州,唱足12场;而本次Ed Sheeran的演出,更是连唱6场、有近4万人从全国各省甚至全世界来到杭州,让演唱会经济超越“票房收入”的单一维度,进化为城市能量的“核聚变”。
受众结构的变革同样在重塑行业逻辑。当80后大叔在Ed Sheeran现场向95后女友求婚、当下个月00后带着父母去看刀郎演唱会,几代人的文化消费其实已经完成了代际融合。
▲Ed Sheeran杭州站现场官方花絮视频。Liam Pethick/摄
站在这个维度看,Ed Sheeran演唱会或许只是序章。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还将有海外大牌陆续来到杭州开唱,甚至与某些国际顶流的接洽也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当一座城市能同时满足顶级艺人的技术诉求、乐迷的情感诉求、消费的流量诉求,它的文化雄心便有了落地的支点。
刚过去的几个夜晚,当Ed Sheeran背着吉他火力全开,钱塘江对岸的灯光秀也无数次把“+-=÷×”的符号投射向天空,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隐喻:文化能级的跃迁,不在高楼大厦的数量,而在对“人”的理解深度;国际影响力的塑造,不靠简单复制经验,而在找到自身与世界的对话方式——这道音乐方程的解,或许正是杭州向世界递交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