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八一建军节,我们仰望猎猎军旗,回望东营区这片英雄热土。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军魂,用无畏牺牲换得山河无恙。他们的勋章,凝结着烽火岁月的忠诚与信仰;他们的故事,谱写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这个属于军人的光荣节日里,我们最深切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与铁血荣光,化作加快打造活力幸福新油城的磅礴力量!
一位老兵的红色传承
文汇街道中山社区,夏丰鸣老人家中。9名小学生屏息围坐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旁,97岁的夏丰鸣腰背挺直、声音洪亮,目光穿越岁月,落在那张1942年的旧影上。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1/213459682.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照片里正是年少时的夏丰鸣,“这是我参军前留给爹娘的念想。”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拂过照片,声音洪亮如钟。“1942年那天,我正读着书,听见窗外有人喊‘参军保家卫国’,心里一下子亮了!我扔下书本就冲出去报名,爹娘都没来得及告诉。”
孩子们的目光在11枚勋章间流连,央求爷爷讲讲战场。老人下意识摩挲着膝盖,声音沉入那段冰封的记忆:“长津湖……冷得钻心,零下四十度,炒面刚端出来就冻成冰疙瘩,只能就着雪花啃。”他沉默片刻,手在膝盖上无意识收紧,“脚冻肿了穿不上鞋,就赤脚踏雪冲锋,心里就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在,不能让敌人越过一步!”
14岁参军的少年,在53场战役中淬炼成钢。从鲁中军区青年队的卫生员,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士,12年戎马生涯刻下满身伤痕。“剪刀、药箱就是我的武器,枪林弹雨里救一个是一个。”老人的腰杆挺得笔直,依稀可见当年英姿。
1954年他转业行医,常为乡亲免费治病。离休后更成为“老兵宣讲团”成员,进学校、入社区。这次面对9双清澈的眼睛,已是他的第116次“微课堂”。“我是亲历者,只要还有力气,就要讲下去。”夏丰鸣指尖轻触胸前的勋章,话语铿锵。
勋章沉静,言语灼热。一室之内,烽火岁月的坚毅与和平年代的纯真目光交汇,那血脉中的火种,正由苍老的手郑重递向稚嫩的手心,无声燃烧。
一个村庄的铁血荣光
又是一年八一时
史口镇西商村迎来参观热潮
一条120米长的“商家连”红色长廊
如一条时空纽带
生动刻录着西商村
在战争年代的铁血荣光
长廊内,29块展板
详细记载了“商家连”一路走来的红色岁月
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沉思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nu1ol.zybear.com/file/upload/202508/11/213459472.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1945年春,在广北大参军的热潮中,西商村这个只有230户、仅1000多口人的小村庄,热烈响应党的号召拥军支前,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二人争相上战场……一次就送出了一个由122名新兵组成的英雄连队。
“商家连”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先后编入华野10纵28师、山东纵队7师等部队,与日寇作战30余次;解放战争时期,参与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及解放济南、渡江、解放南京、上海、金门登陆、解放海南岛等50余次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时,12人出国参战。
从东北到南疆,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历次战役中,“商家连”涌现出大批英雄:46人立功受奖,24人伤残,18人为国捐躯(其中商怀富、商西京血洒朝鲜,长眠异国)。他们,用鲜活生命书写了悲壮的红色史诗。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商家连”众英雄的影响感召下,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在东营区广泛弘扬、传承至今。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东营区通过深挖“商家连”红色资源,培育当地特色农业,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这片红色村庄不断焕发宜居宜业的新活力。
一片红色沃土的绿涌新章
这是一片蕴含红色基因
传承伟大精神的沃土
有着优良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渤海区的大本营、华北抗日的分战场、辽沈战役的兵源补充地、淮海战役支前的大后方,广大干部群众参军支前、北上南下,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它早已褪去战火硝烟,却在岁月轮回中烙下鲜红的印记。在“红色刘营记忆馆”陈列着诸多战斗年代的物件,记录着先烈们珍贵的资料,讲述着全国战斗英雄刘梅村将军的英勇事迹。始建于1944年,坐落于东营区牛庄村与东隋村之间的渤海区抗战烈士祠,作为鲁北地区建设最早、烈士人数最多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逯松亭,全国战斗英雄李文学,革命烈士张范、岳拙园,在太河惨案中慷慨就义的张林……每一个革命故事、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诉说着曾经的战斗岁月,都承载着不变的红色基因。
对革命历史的最好致敬
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现下,东营区正向着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发起“冲锋”
在东营市算力中心内,蓝色数据流如潮水般奔涌。这座黄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绿色算力枢纽,正以每秒数万亿次的计算能力,驱动着东营区数字经济高速运转。
产业追新,发展逐绿。近年来,东营区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以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方向,持续加力提速“六条赛道”,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推动石油装备产业向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推动石油装备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动能。
同时,以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抓手,激活绿色引擎、释放生态红利,在推动健全制度体系、发展绿色产业、共建和美乡村上全面发力,实现以“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答卷”。
新时代新征程,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正在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智慧、转变为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动人故事,还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