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华鼎奖创始人王海歌缅怀于洋先生:影史星辰,不朽丰碑
2025-03-13IP属地 湖北8
在电影艺术的浩瀚星河中,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是熠熠生辉的存在,于洋先生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他的艺术生涯铸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然而,巨星的陨落,让人们不禁追忆起那些镌刻在电影史册上的传奇光影,满是不舍与怀念。

图片

2012年,第7届华鼎奖原定于7月28日举办,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谁也没料到,一场悲痛的风暴骤然降临。短短三天,老艺术家陈强、张瑞芳、黄宗洛相继离世,电影界瞬间被哀伤的阴霾笼罩。作为华鼎奖主席,强烈的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源自对中国电影奠基前辈们深深的敬意与感恩。我决心在第7届华鼎奖颁奖典礼上设置特别缅怀环节,向这些伟大的艺术家致以崇高敬意,同时为健在和离世的“22大电影明星”颁发终身成就奖。
考虑到7月4日有陈强和黄宗洛的遗体告别仪式,7月3日张瑞芳的告别仪式也将在上海举行,届时数千人会自发前往送别这位“永远的李双双”,华鼎奖颁奖典礼决定提前至7月4日。这不仅是对老艺术家人生的庄重告别,更是整个娱乐圈对过去岁月的沉痛回顾。
但临时更改颁奖典礼日期谈何容易,这是大型活动的大忌。当时华鼎奖首次面向亚洲颁奖,包括成龙、黄建新、赵本山、杨受成、葛优、刘晓庆、谢霆锋、张家辉、范文芳、杨丽萍、郭德纲、孙楠、韩红、杨澜等90%的知名艺人都已确认原行程,团队也对短期内邀请到“22大电影明星”中的健在者感到担忧。可我信念坚定,一心要让老艺术家们在有生之年再度相聚同一舞台。
做出决定的那个夜晚,整个团队迅速投入紧张的忙碌。我先致电身在沈阳的评委会主席赵本山,忐忑地说明情况,幸运的是,他十分理解并全力支持,让我悬着的心落了地。随后,我们连夜与举办场地协商,艰难沟通后,场地方同意退掉商演,为华鼎奖开辟绿色通道。接着,我联系著名导演江平,他也表示愿意助力。
忙到凌晨三点多,稍作休息,天未亮我便赶赴首都机场,乘早班机飞往香港。见到英皇老板杨受成和成龙后,我诚恳说明情况,他们承诺英皇旗下艺人和成龙会按新档期参加,杨受成还愿帮忙协调其他香港艺人,这让我满心感动。离开香港,我又前往韩国与当地艺人沟通,之后飞到上海,与赞助商上汽大众协商,他们理解艺术无国界,给予支持。当晚,我赶到秦怡老师家,她听完计划后,答应帮忙联系其他老艺术家,结束后我连夜返回北京。这一天,我奔波四城,行程8000多公里,虽未进食,却充满力量,因为坚信一切付出都值得。

图片

随后四天,我们动员整个娱乐圈,四处奔走协调。每一次电话沟通,都饱含着对老艺术家的敬重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成功邀请到除金迪外的于洋、祝希娟、秦怡、于蓝、王心刚、谢芳、庞学勤、田华、王晓棠、王丹凤等一众老艺术家。当我们庄重地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他们以及刚刚离世的陈强和张瑞芳时,那一幕成为华鼎奖历史上最感人的瞬间。
于洋先生坐着轮椅上台,那一刻,他突然丢开轮椅,激动起身,大声说道:“他们都在天上看着我们呢…”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许多人热泪盈眶,老艺术家们也激动得哽咽难言。这热烈的掌声,是观众对他们深深的热爱与敬意,也是对他们一生辉煌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图片

1962年,在周总理关怀下,“22大电影明星”评选诞生,开启新中国电影“造星时代”。于洋先生从烽火岁月走来,见证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诞生,参演新中国首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和首部长篇故事《桥》。在《英雄虎胆》中,他饰演的侦察科长曾泰机智勇敢,令人印象深刻;《青春之歌》里的江华,以坚定的革命信念激励无数年轻人投身时代浪潮。他用精湛演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时代精神。
如今,第三届世界电影产业大会即将庆祝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可于洋先生的离去为这份喜悦添了一丝哀伤。“22大电影明星”大多已离开,仅剩下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四位。当年致敬他们的举动曾被别有用心之人指责,许多相关报道也莫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