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三只非传统消费主题基金可以看出,除了国联沪港深大消费基金,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和中银鑫新消费成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格漂移问题。
科技股盈利效应倒逼消费基金跑偏,这正在成为一个行业性问题。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名称含“消费”的基金中,37%的产品出现前十大重仓股与申万消费行业指数成分股偏离度超40%的情况。部分基金经理甚至直接配置英伟达产业链标的,与基金合同中“主要投资于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等消费板块”的条款形成鲜明反差。
某头部公募基金人士向狼叔透露:“现在去路演不说AI就没人搭理你,消费基金经理被迫客串科技股研究员。”还有的消费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这样解释为什么调仓科技股:“消费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行业护城河”——这种“科技赋能消费”的说辞颇为牵强。这让狼叔不禁想起2015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有一只互联网主题基金将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换成了银行股进行避险,而基金经理解释为“银行业正在进行互联网转型”。
这种风格漂移可能会带来基金业绩的提升,但不能用结果的正确来论证过程的正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要求,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应当有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2022年7月,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曾通报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风格漂移”个股入库审批不严、入库程序履行不到位、指数产品设计把关不严等问题,直指部分基金公司内控管理缺失。
基金的投资比例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突破投资范围等“风格漂移”问题,违反了基金契约精神,也容易误导投资者,比如有的投资者看空科技股,计划买入消费股进行风格切换,但如果买到风格漂移的消费主题基金,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科技和消费属于两大类资产,消费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可能会陷入认知时差陷阱,比如半导体库存周期与白酒库存周期的研判维度完全不同,科技和消费的估值体系也有很大差异,消费基金经理需要重建包含技术创新、专利壁垒、产业链协同等全新分析框架,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同时还要经受多轮产业周期波动的考验。单次押注成功并不代表可以在牌桌上永远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