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北大生活 | 当我们同在一起:在北大,我们为何要成立新社团?
2025-03-11IP属地 湖北19
图片
图片


关键词:北大生活




北京大学有200余家学生社团,从文学到艺术,从大地到星空,兼容万千,无所不包。尽管如此,北京大学校团委每年仍然会收到10余份新社团的成立申请。共同的热爱,引领不同的人走向一处。创办一家社团,想法缘何而起?过程如何?一路走来,他们的心里有何感触?2024年秋季学期,有5家新社团筹备成立: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联合会(学生社团)、北京大学学生谜题协会、北京大学学生葡萄科学与产业协会、北京大学学生网络文学发展与研究协会和北京大学学生文物建筑协会。让我们听听这些创始人的心路历程,一起见证热爱的故事。




一、缘起:爱好者的聚合



在北大,每一种爱好都有“落地”的可能。每个人的爱好就像人生中扯出的一根线头,而在这方天地,千万根线便汇集成一张网。相同爱好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热情传递热爱,逐渐将不同的个体聚合在一起。留心观察,校园中经常能够看到三三两两交流的一小群人。各种平台上,也总能找到或发起一个特定话题交流团体。在这里,无论是流行文化还是小众兴趣,只要释放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努力,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谈起如何爱上解谜,北京大学学生谜题协会会长张弛如是说:“从对于目标的若干个离散观测开始,逐渐察觉到它们之间的巧合,接着搭建起这些联系这些现象的脉络,最后寻找出能够解释这些脉络的统一框架。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能够戳破所有玄机的那一瞬间的快感而存在的。”这种日常生活中共通的感受,被提取、升华、并写入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解谜竞赛Puzzle & Key Universe(P&KU)中,吸引了众多同好来一同解谜。正是这共通的感受将解谜爱好者聚合,组成了谜协诞生的基础。


图片

谜题协会复盘galactic puzzle hunt 2024的解谜


图片

谜题协会“从零带你入门灯谜”主题例会


相较于谜题协会,北京大学学生文物建筑协会的缘起则体现了北大学科的特色。北京大学开展考古学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一代又一代考古人传承着对文物、建筑的热爱。近年来,从“文化热”“文博热”到“古建热”,北大校内也聚集了一批爱好古建筑的同学。某一天,在绘图教室中,几个同学看着手中刚绘制完的建筑线稿,脑中突然蹦出创立社团的想法——精美的手绘稿,翔实的考察记录,丰富的图片素材,这些对行内人随手可得的材料,一般人却是难得一见。为什么一定要被安放在教室中,而不向更多同学宣传呢?三言两语之间,一群爱好者找到了方向,要为文物建筑之美在校内外的传播贡献一点力量。


图片

文物建筑协会山西阳城下交汤王庙踏查活动


像这样,一点热情激发另一点热情,一颗心牵动另一颗心,我们就能化孤独为共同。



二、生长:众人之事



从单纯的爱好个体,到小群体的聚集,再迈向规范且面向更广的社团,将日常化的兴趣活动转化成有组织的社团文化,是一场与所有人相关的考验,或者用一个经典的譬喻——“众人之事”。


北大有200余家学生社团,每家社团都有自己的主题、目标和规划。想在其中加上一个,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你与他们有何不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学生网络文学发展与研究协会走了一年。2023年,同好们就曾向北大团委递交成立申请。在第一次社团成立答辩时,他们对网络文学的定义还不甚清晰。此时的北大校内,已有诸如武侠协会、科幻协会等多家文学社团,缺少独特性的“网文爱好者们”只能暂时遗憾收场。


接下来的一年中,他们在原有申请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构建运营模式,并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网络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媒介,而非题材或内容。网络文学附带了由媒介载体、受众群体等种种因素带来的文学本身及其生产的独有特征,由此拥有了独特性。从这个视角出发,之前遇到的种种问题都迎刃而解,一个独属于网络文学的专门社团也终于得以成立。


图片

网络文学发展与研究协会成员合影


在程序上,一个社团成立也需要很多努力。诸如收集创始成员签名、对接指导教师、撰写社团成立材料等等,种种波折也随之而来。不过就像谜题协会的团支书郦晋恒总结成立经历时所说,“重要的还是要先开始。”


与申请成立相伴而生的另一个问题便是社团的运行:如何从爱好者集合中组织起一套架构,转型为社团。虽然校内丰富的社团能够提供很多经验,但具体如何操作,如何让一个新的团体顺畅运营,还要靠社团创始成员们的摸索。


对于社团运营的思路,不同人的思考导向两种路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葡萄科学与产业协会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路径,以校内久负盛名的“葡萄酒背后的科学与文化”课程为基础,借助选课同学的力量,在全校范围内普及葡萄产业的各个环节,引导校内师生体验和了解葡萄酒文化,实现社团文化的传播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而网络文学发展与研究协会设想的则是另一条路径,以成员对网络文学的爱好为驱动,向上探索网文创作、学术研究等等不同的可能性。途径虽各异,却都是为了共同的热爱。


图片

葡萄科学与产业协会成员合影


在成立后的活动安排上,各家社团更可谓是集思广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规划的活动都尽可能吸引最大范围的爱好者。有些活动早已在校园范围内传播开,比如谜题协会连续三年举办的P&KU解谜竞赛,网络文学协会长期运营的共同创作计划“废土计划”等等。而谈及对于社团成立后的更多活动,成员们不约而同地将“触动共通的情感”作为未来开展工作的目标。文物建筑协会就希望以文物建筑考察中的钢笔画和摄影作为活动的一个方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留心“建筑之美”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对“美”的欣赏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从单纯的图画之美到精巧的建筑之美,文物建筑协会成员韩雨立期待借此活动,能有更多的同学被吸引到文物建筑的世界中。



三、展望:我们会成为?



社团成功创立,活动得以开展,各位新成员也对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


邂逅。让更多人了解文化和理念,是所有社团成立的初衷。“在解谜的过程中,或许会有灵光一现的Aha Moments,在看穿谜底时的会心一笑,抑或是对生活中的巧合的赞叹,这些都是谜协希望传递给大家的内容。”谜题协会的理事长陈硕航如是说。传递,让爱好生生不息,与另一个未知世界的邂逅可能在若干年后还会影响、甚至形塑一个人。由人到人,一个群体、一个校园、甚至一个社会都会发生改变。


热爱。为爱发电,每一个参与社团建设的同学都会如此选择。“不是纯粹想要等待结果产生,而是希望自己推动这个结果。就像我刚开始参与,想看看它能发展成什么样,后来慢慢地就加入到这个过程中,再也放不下了。”创办社团一路走来的不易,让网络文学发展与研究协会的A君(化名)深有感触。在繁忙的学业与生活中,发自心底的热爱才能播种社团的种子,并有所收获。


学术。对于一个特定话题,爱好者的聚合带来话题的碰撞,也养育着学术研究的土壤。葡萄科学与产业协会从一开始就带着学术的目标,协会成员张玉民在受访时就表示:“葡萄产业背后其实牵扯到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链,比如葡萄育种、土壤的植被研究、跟农学相关的一些产业研究。我们从兴趣入手,从理论进阶,最后升华到对整个国家产业的知识的了解和研究,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由爱好而起,面向专业探索更深刻的可能,他们选择的路也是许多人的追求。


责任。在北大的社团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责任感。文物建筑协会成员韩雨立说:“我们希望未来再去看到这些文物建筑时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价值,和它产生情感连结,能够对它的保护和利用传承有一定的思考。”文物建筑协会希望让社团作为学生中的带头者,引导更多同学参与到文物建筑保护的过程之中。


图片

文物建筑协会河北定州贡院踏查活动


但最本源的,还是因共同的爱好而带来的快乐。“跟大家相处还是蛮开心的”,“我们关注的其实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获得快乐”。这或许正是北大学生社团共同的初心,在同样的召唤下聚集,在最青春的年华收获志同道合的快乐。

在北大,一群人为了热爱而相聚,为了热爱而努力。因热爱而诞生的社团,是无数人编制起的线轴。而你是否也有一根热爱的线头,会在某个时刻添进北大这片斑斓的绸缎,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