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从大女主到真自我,“她们”真的变了
2025-03-11IP属地 湖北14
图片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正好是周六,大家都有什么娱乐安排?

我坐在家里,想起了这些年,我在各种连续剧里认识的女生。

我赶上了比较好的时代,因为在我成熟之前,其实也没什么女性不女性戏。

90年代,还没有“女性主义”这种思潮,导演们都忙着拍男人的事业、宏大、兄弟友情。

以豆瓣1990-2022年每个年代热度最高的30部电视剧作为样本,可以发现,1990年代排名最高的前30部剧中,仅有3部是围绕“女性”展开的。

图片


而在这三部中,《新白娘子传奇》为中国台湾的电视剧,剩下两部分别是从香港引进的《陀枪师姐》和《苗翠花》。

中国大陆的大女主剧数量为0。

图片
图片


而自2010年开始,大女主剧的数量几乎实现井喷式发展。


仅在2010年代排名前30的电视剧中,就有11部大女主剧,其中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甄嬛传》《欢乐颂》等。


图片
图片


2020年代至今只过去了5年,而近五年,能在社交媒体上有声音的,几乎全是“女主剧”了。

时代的确变了,女性被注意到了,但离真正的“被看到”,还有很远距离。

这三十年,中国电视剧中的女性命运,好像观察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棱镜。

图片


中国九十年代电视剧作品中最为普遍的女性形象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女性”。

比如,1990年播出的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就是当时人们所歌颂的无私慈爱、勤劳持家的母亲形象。


图片


传统剧集中的女性角色创作往往更倾向于满足符号化、工具化的功能,她们都是“不求回报的母亲”、“隐忍善良的妻子”、“坚强可爱的傻白甜”。


女性角色,是作为男性在社会功能与认知理念上的补充,而依附存在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90年代,塑造传统女性形象的电视剧不在少数,从《母亲》《嫂子》《大姐》《后妈》等一系列剧目名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十年后的千禧年,以《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公主小妹》为代表的一系列台式偶像剧走红荧屏。


图片
图片

(在此怀念一下大S,那是我们一部分的青春)


女性通通幼齿化,都是需要亲亲抱抱举高高的小公主。


用《北上》总制片人谭君平姐姐的话,


“那时候我们从琼瑶的启蒙里苏醒,是真心拥抱过这些角色的。


我们坚信,女主角只要善良纯真、激发保护欲,会有有本部长从天而降来拯救。”


图片

图片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片鱼塘被你承包了。”赵丽颖的1.0时代)


直到2011年,《甄嬛传》的热播,它至今经久不衰,成为绝对的时代情怀。


好像是一种征兆,“大女主”时代来了。


图片


很长一段时间,“大女主”是什么?


是以钢铁般意志获得的绝对胜利。

《甄嬛传》《延禧攻略》《都挺好》等都强调女性的雄性。


图片
图片


这一类剧集的主角通常是女性,并且强调女性强大的人格和心理素质,过硬的逻辑能力,比肩乃至超越男性的才华和能力,最终成为人生大满贯赢家的时代来了。

坚强、聪慧、独立、自信、干练,人生赢家。

从没有人问过她们,你累吗?


这个时期,也鱼龙混杂着好多“伪大女主戏”。

比如《玫瑰之战》,全职妈妈,在经历了丈夫出轨、蹲监狱、设局陷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后,还能迅速重整旗鼓踏入职场并站稳脚跟,其结局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还重新收获了真爱。


图片
图片


比如《欢乐颂》,从纽约归国的高级商业精英,动不动就狙击哪个上市公司,开个会都是全球连线。


搞个观影团都要开好几个会,表格搞到半夜的我,看emo了。


图片
图片


但第二季中,因为与奇点的爱情,秒患得患失,为情所困。


仿佛第一季的安迪,是鬼上身。


图片


这些“伪大女主戏”,剧情拐点是突兀的,与现实逻辑是全然不符的,共情体验是一点没有的。

但大家代入感是强的,观感是爽的。

这些剧里,我认认真真看完的,是《风吹半夏》。


图片


《风吹半夏》展现20世纪90年代女性奋斗沉浮史,让观众看到一个性格飒爽,果敢坚定,敢于追逐致富梦的女主形象。


我喜欢许半夏的厂气。


一个真心要改变自己命运,努力往上爬的人,是不讲那么多面子的。


图片
图片


也是不会放弃自己女性优势的。


赵丽颖港风大波浪,又美又飒。

图片


她左右逢源,伏低做小,和大老板猛灌酒,只是为了从大佬们手中漏下一点儿让她有饭吃。

图片
图片


后期,许半夏背着几千万巨债,差点破产,苦熬近一年......


但在监狱里可以睡着。


心理素质是风浪练就的,此处特别cue晓庆姐。


图片图片


她在爱情上,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医生是别人眼里的“女强男弱”最佳稳定选择,但她要追自己心目中的强者。


当两个人短暂分手,她也用女人的小技巧,喝醉过夜,成功破冰,把对方挽回来。


就很有血肉。


图片


然后这几年,风向又变了。

女性终于意识到,“必须强大”也是另一种绑架了。

因为她背后的逻辑是“恐弱”,而“恐弱”,也是厌女的另一种体现。

近几年,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些女性戏,它们具备一些共性。

比如,“在演我”。

《三悦有了新工作 》小众殡仪题材,本质是牛马的自我成长和接纳之路。


图片
图片


《我在他乡挺好的》,对主角乔夕辰生活细节如居住地、上班路线、交通工具等的描绘,弹幕里很多人破防——“把监视我的镜头拆掉。”


图片

图片


是的,没有那么多能承载时代起承转合的大女主,普通人只希望生活得容易点,开心点。


大部分女性只是疲惫地在格子间穿梭,回家想吃顿好的,睡个好觉,喝点酒,撸撸猫。


爱奇艺热播剧《爱你》,何苏叶和沈惜凡都很忙,只有下班才可以一起谈恋爱。


大家都太忙了,所以短暂相聚,分外珍惜。


图片图片图片


比如,“会犯错”。

在电视剧《半熟男女》中,每位女性角色似乎都接受了自己的“道德瑕疵”。


比如,何知南被贴上“脚踏两条船”的标签,比如,独立女性韩苏“上岸先斩意中人”。


图片


但随着剧情发展,你会发现,何知南始终重视真感情,而两位男主角的情感算计远胜于她;


实际上,韩苏在关系中更为负责。


我倒希望她们“恶”得再纯粹点,在法律边界之外,剧里的女性依然不敢袒露欲望,现实生活里的我们,还有救吗?


这些年我始终记得在爱奇艺看过一部气质非常特别的剧,2022年姚晨演的《摇滚狂花》。


图片


她真的有出离大多数的“价值观”,不以名利、精致、成功这些标准来自我规训。


图片
图片
图片



她和女儿最终也没和解成包饺子的温情母女,但保留独立的自我,好像的确比硬凑的模式化关系重要——


即便是亲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她没有在男人中周旋,但时不时会对男人“欲火焚身”。


图片


它真正切合片名《摇滚狂花》,一切都是可以被推翻,被自己重新定义的。


图片


像现实中有出走到大山大海的苏敏,还有出走后又回家并享受天伦如饴的刘小样,都是可以的。


图片

(56岁的苏敏在冲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女性在独立时,并不需要自证“合理性”。


图片


你本来就是独立的,警惕整个制度对你的规训,潜在的打压,用你的方式巧妙绕开,继续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以及,我们不会完美的,我们一定是动荡的,我们周而复始辗转轮回,这就是人生。